[發明專利]燈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4243.7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22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吳紀良;林柏辛;林欽雯;辛哲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2/00 | 分類號: | F21S2/00;F21V14/08;G02F1/1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壽寧;張華輝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燈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燈具,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具有光調節模塊以調整照射效果的燈具。
背景技術
在傳統燈具的設計上,由于燈具表面的反射面通常為固定、不可變動的,因此在使用上,一種燈具僅能對應到一種光源的照射效果。舉例來說,照明光照射在一個平面上時,光線在平面上形成的圖案是固定的。此外,燈具也無法調整照明光照射在平面上時的明暗度,而需仰賴多個光源分別開關來變更明暗度。但是增加光源同時也意味著生產成本的增加。
燈具通常為固定的幾何形狀,并且不具備因應環境或使用需求而可以改變照射光光形的能力。因此,在目前燈具的制造上,多半是借由改變其形狀與設計以取得更好的照明效果。至于如何在固定反射面的情況下,設計出可變換光線照射效果的燈具,仍是相關技術研發者積極在追求與嘗試克服的一項挑戰。
有鑒于上述現有的燈具存在的缺陷,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燈具,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燈具,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燈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燈具,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在固定反射面的情況下,可變化光線照射效果,從而更加適于實用。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燈具,其包括:光源,提供照明光;反射單元,反射該照明光;以及光調節模塊,配置于該反射單元上,且位于該光源與該反射單元之間,該光調節模塊包括可移動式吸光材料,其中該光調節模塊中該可移動式吸光材料所在的區域形成吸光區,且該光調節模塊中沒有該可移動式吸光材料的區域形成透光區,該可移動式吸光材料被施加多種不同的電場而分別移動至不同的位置,進而改變該吸光區與該透光區的位置與大小,且該照明光的照射于該透光區的部分依序穿透該透光區、傳遞至該反射單元、被該反射單元反射及再次穿透該透光區。
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燈具,其中所述的反射單元為反射燈罩,且該光源配置于該反射燈罩中。
前述的燈具,其還包括:第一電極層,配置于該光調節模塊與該反射燈罩之間;以及第二電極層,配置于該光源與該光調節模塊之間,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施加該多種不同的電場至該可移動式吸光材料。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皆為透明電極層。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反射單元為第一電極層,該燈具還包括第二電極層,該第二電極層配置于該光源與該光調節模塊之間,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施加該多種不同的電場至該可移動式吸光材料,且該第一電極層為反射式電極層。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可移動式吸光材料包括多個帶電的色素粒子。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光調節模塊還包括:多個微容器,容置所述帶電的色素粒子;以及多個電泳液,分別填充于所述微容器中,其中所述帶電的色素粒子浸泡于所述電泳液中。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光調節模塊包括黏著層,其中所述微容器分布于該黏著層中。
前述的燈具,其包括:第一電極層,其中該第一電極層為該反射單元或不同于該反射單元的膜層,且該膜層配置于該反射單元與該光調節模塊之間;第二電極層,配置于該光源與該光調節模塊之間,其中該第一電極層與該第二電極層施加該多種不同的電場至可移動式吸光材料。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彼此分離的第一電極,該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彼此分離的第二電極,且所述第一電極的節距不同于所述第二電極的節距。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一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一電極組,且該第二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二電極組,每一個微容器配置于一個該第一電極組與一個該第二電極組之間。
前述的燈具,其中該第一電極組包括多個第一電極,且該第二電極組包括多個第二電極,當該微容器旁的所述第一電極處于第一電壓,且該微容器旁的所述第二電極處于第二電壓時,該微容器中的所述色素粒子覆蓋該反射單元位于該微容器下方的部分,其中該第一電壓不同于該第二電壓。
前述的燈具,其中當該微容器的兩側互相對應的部分所述第一電極與部分所述第二電極處于該第一電壓,且該微容器的兩側互相對應的另一部分所述第一電極與另一部分所述第二電極處于該第二電壓時,所述色素粒子偏向處于該第一電壓的部分所述第一電極與部分所述第二電極,而暴露出部分該反射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424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