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3887.4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553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石川直路;神戶豐;植松宏典;杉山徹;中村秀生;柴田義范 | 申請(專利權)人: | 樸力美電動車輛活力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2/26 | 分類號: | H01M2/26;H01M4/04;H01M4/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躍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胡艷 |
| 地址: | 日本靜岡***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用電 制造 方法 以及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造在二次電池等電池中使用的電極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以及電池用電極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二次電池的一種可以舉出鎳氫蓄電池。鎳氫蓄電池能量密度高、信賴性好。鎳氫蓄電池具備以氫氧化鎳為主要成分的正極板、以氫貯藏合金為主要成分的負極板、以及包含氫氧化鉀等的堿性電解液。
作為鎳氫蓄電池的正極板,可以舉出在由金屬多孔體構成的基板中填充活性物質的正極板。由于這樣的基板為多孔結構,所以其強度低,致使很難將用于從正極板集電的集電板直接安裝在基板上。針對此問題,已知有在正極板的基板上安裝金屬端子板(引線),再經由被安裝的引線將集電板安裝到正極板上的技術。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使用了此技術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的一個例子。
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中,將引線(金屬端子板)與填充了包含氫氧化鎳的活性物質的基板(三維多孔金屬基體)重疊,通過從引線側照射激光將引線以2mm間隔點狀焊接在基板上。由此,可以將引線牢固地連接在基板上。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106169號公報
然而,根據電池的構造不同,基板和引線的位置關系也不同。所以,專利文獻1所述的電極的制造方法并不一定能將引線以適當的焊接強度焊接在基板上。所以,要實現能得到適當的焊接強度的焊接方法,需要根據電池的構造、即基板和引線的位置關系等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根據以上情況作出的,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可以將引線以更加適當的連接強度焊接在電池用電極的基板上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
解決上述課題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包括:按壓工序,在基板的表面上將寬度比所述基板的寬度窄的帶狀的引線沿與所述基板的寬度方向交叉的長度方向配置,并將被配置的所述引線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按壓;和焊接工序,在將所述引線配置并按壓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狀態下,在沿所述引線的寬度方向分開的兩處同時將所述引線焊接到所述基板上。
解決上述課題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裝置具備:配置部,在基板的表面將寬度比所述基板的寬度窄的帶狀的引線沿與所述基板的寬度方向交叉的長度方向配置;將被配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的所述引線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按壓;和將被按壓在所述基板上的引線在沿所述引線的寬度方向分開的兩處同時焊接到基板上。
發明的效果
通過本發明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可以將引線以更加適當的連接強度焊接在電池用電極的基板上。
附圖說明
圖1是對于將本發明的電池用電極的制造方法具體化的實施方式,示出其制造方法概要的示意圖。
圖2是示出在同一實施方式中在圖1所示的工序之后進一步實施的工序的概要的示意圖。
圖3是示出在同一實施方式中被制造的電極(大板)的例子的俯視圖。
圖4是示出在同一實施方式中被制造的電極(大板)被分割的例子的俯視圖。
圖5是示出在同一實施方式中電池用電極的制造裝置的立體構造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在同一實施方式中電池用電極的制造裝置的側面構造的側視圖。
圖7是示出在同一實施方式中激光的能量強度分布的曲線。
圖8是示出與圖7所示曲線進行比較的激光的能量強度分布的曲線。
附圖的標記說明
10…基板、10A…第1正極板、10B…第2正極板、11…槽、15…引線、15A,15B…分割引線部、16…第1焊接部、17…第2焊接部、18…第3焊接部、19…第4焊接部、20…第1激光焊接機、21…激光、21a…第1激光、21b…第2激光、25…第2激光焊接機、26…激光、26a…第3激光、26b…第4激光、30…驅動輥、31,32…進料側輥、33…出料側輥、35…送出輥、36…張力輥、37,38…引導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于將本發明的電池用極板制造裝置的檢查方法以及檢查裝置具體化的一個實施方式參照圖1-圖8進行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樸力美電動車輛活力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樸力美電動車輛活力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38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