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測量壓接質量的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3751.3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93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T.D.朱爾森;G.W.塔拉斯基;K.D.普拉特;K.R.威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H01R43/04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劉楨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測量 質量 方法 系統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提交于2012年2月29日的美國臨時申請No.?61/605,034和提交于2012年2月29日的美國臨時申請No.?61/605,037的權益,這兩份申請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大體涉及質量測量系統和方法,并且更特別地涉及用于線端子壓接工藝的質量測量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壓接技術被開發以代替對焊絲端子的需求。用于施加壓接端子的方法取決于應用和體積。例如,施加方法包括使用手持工具、加壓和模壓組件、剝離器壓接器或完全自動的線處理系統。在每一種方法中,優質的壓接需要正確構型的工具。
壓接的質量可以通過監測在壓接過程期間施加的力(也被稱為壓接力監測(CFM))而間接地評價。CFM捕獲波紋壓力機的力特征并將其與此前記錄的特征比較。該監測方法允許未檢測到的磨損保持未檢測。這些與CFM相關聯的固有瑕疵導致壞的壓接被傳遞到組件上。
因此,希望提供用于提供評價壓接的質量的直接方法的方法和系統。此外,希望提供用于在線制造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系統,使得當存在錯誤時可以適當地構造工具并且因此防止壞的壓接被傳遞到組件上。此外,結合附圖以及上述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本發明的其它期望特征和特性將從隨后的詳細描述和所附權利要求而變得顯而易見。
發明內容
提供了一種用于評價制造過程中的壓接工序的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在單根線上完成壓接工序。該方法還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時域反射法評價壓接工序的質量。該方法還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該評價生成報告數據。
提供了一種用于評價制造過程中線的壓接工序的系統。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系統包括壓接設備和壓接質量測量模塊。壓接質量測量模塊評價由壓接設備在單根線上執行的壓接工序的質量,并且基于該評價生成報告數據,其中評價基于時域反射法。
本發明提供下列技術方案。
技術方案1.?一種在制造過程中評價壓接工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單根線上完成壓接工序;
基于時域反射法評價所述壓接工序的質量;以及
基于所述評價生成報告數據。
技術方案2.?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評價所述壓接工序的質量包括:
生成測試脈沖;
接收基于所述測試脈沖的反射脈沖;以及
評價所述反射脈沖。
技術方案3.?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包括通過連接到線盤的連接器接收反射的測試脈沖,所述線盤保持所述單根線。
技術方案4.?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評價所述壓接工序的質量包括比較所述線的實際阻抗與所述線的預期阻抗。
技術方案5.?根據技術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期阻抗為從數據倉庫得到的預定數據。
技術方案6.?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報告數據包括生成指示所述評價的狀況的圖形數據。
技術方案7.?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報告數據包括生成指示所述評價的狀況的文本數據。
技術方案8.?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基于所述反射脈沖確定到所述單根線的故障的距離。
技術方案9.?根據技術方案8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報告數據包括生成以圖形方式表示相對于所述單根線的所述距離的報告數據。
技術方案10.?根據技術方案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所述報告數據包括生成以文本方式表示相對于所述單根線的所述距離的報告數據。
技術方案11.?一種用于評價在制造過程中的線的壓接工序的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壓接設備;以及
壓接質量測量模塊,其評價由所述壓接設備在單根線上執行的壓接工序的質量,并且基于所述評價生成報告數據,其中所述評價基于時域反射法。
技術方案12.?根據技術方案1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壓接質量測量模塊通過生成測試脈沖、接收基于所述測試脈沖的反射脈沖以及評價所述反射脈沖而評價所述壓接工序的所述質量。
技術方案13.?根據技術方案11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壓接設備包括線盤,所述線盤保持所述單根線并聯接到所述壓接質量測量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通用汽車環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37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