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IN二極管的電極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3704.9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656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童小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溧陽市宏達電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9/868 | 分類號: | H01L29/868;H01L29/417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黃明哲 |
| 地址: | 2133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in 二極管 電極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二極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力半導體逆變器裝置的關鍵器件PIN二極管的電極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電力半導體逆變器裝置用的關鍵器件一般采用二極管,具體來分,有PN型和PIN型。
逆變器裝置的負載大多是感應式負載的電動機。在工作過程中,電流在感應式負載和支架元件的閉合電路之間在逆變器裝置中,通常以IGBT作為開關進行工作,通過重復截止狀態和導通狀態來控制電能。在IGBT導通的狀態下,PIN二極管中不流過電流,PIN二極管處于截止狀態。另一方面,在IGBT截止的狀態下,PIN二極管中流過電流,PIN二極管處于導通狀態。為了提高逆變器裝置的開關特性,要求盡快使PIN二極管從導通狀態轉變到截止狀態。為此,需要在PIN二極管中縮短壽命。若縮短壽命則存在使導通電阻變高這一問題。因此,為了既確保PIN二極管的開關特性又降低導通電阻,就要求高精度地控制PIN二極管的壽命。
PIN二極管的常規結構為:本征半導體層夾在p型和n型半導體層之間,構成三文治式的橫向三層結構。這種常規的橫向PIN二極管在小型化方面受到限制,因為在橫向形成的PIN二極管的情況下,降低特征尺寸導致p層、i層和n層之間的結面積受到限制。中國已授權專利CN100583460C公開了一種PIN二極管,其采用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降低特征尺寸而限制的結面積。但是該專利公開的PIN二極管的靈敏度還是不足。
而且現有技術中PIN二極管的電極一般都僅在P摻雜層和N摻雜層的部分表面上形成,這種結構在封裝時,往往僅能以一種方式放置在封裝體中,從而限制了封裝的便利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PIN二極管的電極結構,采用本發明提出的PIN二極管的電極結構,能夠方便的應用于各種封裝體中。
本發明提出的PIN二極管的電極結構,該結構為:所述電極包括P電極和N電極,其中P電極形成在所述PIN二極管管芯的上方,所述N電極形成在所述PIN二極管的管芯下方;所述P電極和N電極由絕緣層隔離。
其中,所述PIN二極管的管芯由P+摻雜層、P-摻雜層、本征層I、N-摻雜層和N+摻雜層構成。
其中,N+摻雜層由基底部分和鰭型突出部分構成,呈倒T型結構;
其中,N-摻雜層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N+摻雜層的基底部分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N+摻雜層的鰭型突出部分的表面上方形成;
其中,絕緣層,其在N-摻雜層的第一部分上方形成;
其中,本征半導體層,其在絕緣層和N-摻雜層的上方形成,以包圍所述N-摻雜層;
其中,P-摻雜層,其在絕緣層和本征半導體層的上方形成,以包圍所述本征半導體層;
其中,P+摻雜層,其在絕緣層和P-摻雜層的上方形成,以包圍所述P-摻雜層。
其中,P+摻雜層、P-摻雜層以及本征半導體層通過絕緣層與N-摻雜層的第一部分隔離。
本發明提出的PIN二極管的電極結構包括具有的P+P-IN-N+結構(I即為本征半導體層)的PIN二極管,其能夠降低導通壓降。而P電極形成在PIN二極管的P+摻雜層上方的整個外圍表面,N電極形成在所述PIN二極管的N+摻雜層與N-摻雜層下方的整個外圍表面,因此在封裝的過程中,PIN二極管可以以各種放置方式而置入到封裝體中,這給封裝帶來極大的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PIN二極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溧陽市宏達電機有限公司,未經溧陽市宏達電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370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環箍結構的可折疊物品
- 下一篇:基于能量的氣槍子波氣泡比分析方法及裝置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