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62987.5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8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軍;任宗黨;徐成威;陳孝武;謝文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7/00 | 分類號: | F24F7/00;E04B1/7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張弛 |
| 地址: | 21009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能耗 建筑 自然通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物通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太陽能和風能來強化室內自然通風的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能耗在社會總的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我國,建筑能耗大約占到每年總能耗的30%,并且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在建筑能耗中,通風能耗又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采取合理的通風技術來降低通風能耗具有重大意義。
自然通風技術作為一種節能和對環境友好的被動式通風冷卻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既節能、環保,又能夠改善室內的空氣品質,降低建筑能耗。目前,用來強化建筑內自然通風的技術主要有太陽能強化煙囪技術和采用屋頂通風器或者通風帽的屋頂通風技術,單一的利用太陽能或者風能。然而單一的利用一種能源很容易受外界氣候條件影響,穩定性較差,難以對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實現自然通風的目的。例如太陽能煙囪強化自然通風技術在無太陽輻射或者夜間不能夠有效的工作,而屋頂通風技術所采用的屋頂通風器或者通風帽在無風或者弱風的情況下起不到強化通風的效果,甚至由于設備本身自有的阻力弱化建筑自然通風能力。
故,需要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具體地即利用風能和太陽能強化建筑物內自然通風,從而提高室內的空氣品質。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包括透明玻璃蓋板、安裝于建筑南向外墻上的集熱板、形成于透明玻璃蓋板及集熱板之間的空氣通道、設置于空氣通道頂部的風誘導式旋轉排風帽、以及安裝于建筑偏北一側的風誘導式旋轉進風帽,所述空氣通道與建筑物內部空間連通,所述風誘導式旋轉進風帽與建筑物內部空間連通。
本發明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能夠綜合利用太陽能和風能增強建筑自然通風能力,克服了利用單一能源的不足,保證系統穩定的運行,有效加強室內通風效果,改善空氣品質,且不需消耗電能,節能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安裝于建筑物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請參閱圖1所示,本發明公開一種無能耗的建筑自然通風系統,主要包括在建筑南向外墻上的太陽能煙囪、太陽能煙囪頂部的風誘導式旋轉排風帽8、以及安裝于建筑偏北一側的風誘導式旋轉進風帽9,風誘導式旋轉進風帽9與建筑物內部空間連通。
所述的太陽能煙囪依附于建筑南向外墻4,包括集熱墻、透明玻璃蓋板1、空氣通道2。所述集熱墻體從內至外依次設有隔熱材料層5、建筑南向外墻4、涂有選擇性吸收涂層的集熱板3;集熱墻的外側設有透光性及強度均較好的透明玻璃蓋板1,并在透明玻璃蓋板1內表面涂有選擇性吸收涂層,空氣通道2設置于透明玻璃蓋板1及集熱板3之間。空氣通道2的厚度為具體可根據建筑的具體高度加以調整;在集熱墻的下方設有與空氣通道2相通的帶閥門6的下通風口,該下通風口將空氣通道2與建筑物內部空間連通。下通風口的高度根據建筑的具體高度加以調整,為了保持系統的通風性能,優選的,集熱板高度3、空氣通道2厚度、下通風口高度之比為10:1:1左右。
所述風誘導式旋轉排風帽8設置于太陽能煙囪的頂部,即空氣通道2頂部并與空氣通道2連通。所述風誘導式旋轉排風帽8及風誘導式旋轉進風帽9均包括底部基座13、旋轉主體11、連接底部基座13及旋轉主體11的軸承輪轂12、以及安裝于旋轉主體11上的導風裝置10,所述風誘導式旋轉進風帽9設有進風口14,所述風誘導式旋轉排風帽8設有排風口15。軸承輪轂12保證旋轉主體11隨風向旋轉自如,所述軸承輪轂12的外圈與底部基座13上端口相連,軸承輪轂12的內圈與旋轉主體11相連。旋轉主體11的上部固有導風裝置10,從而隨時根據風向調整進風口14或者排風口15的朝向,保證進風口14始終處于迎風面,即進風口14處于正壓區,保證排風口15始終處于背風面,即排風口15處于負壓區,從而增加了系統的抽吸效應,強化自然通風。?
以下通過應用原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29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鼓風式燃燒器
- 下一篇:一種新型網版更換小推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