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傳動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061098.7 | 申請日: | 2013-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69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敬彩;楊超;趙向飛;劉紅旗;王寶超;孫剛;李秀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M13/02 | 分類號: | G01M13/02;F16H48/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速箱 齒輪 接觸 斑點 加載 傳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受齒輪制造誤差、箱體制造誤差、軸承和安裝位置誤差以及各部件在受載后變形的影響,輪齒接觸必然偏離理想狀態。齒輪的嚴重偏載,不僅會導致齒輪箱振動噪音問題,還會造成齒輪的早期損壞或壽命縮短。為了提高變速箱齒輪承載能力和改善噪音性能,必須對齒輪接觸狀況進行研究,通過軟件模擬進行齒輪修形設計,再通過整箱加載后的齒輪接觸斑點檢測,確定齒輪輪齒接觸區的狀況,再對齒輪修形調整使齒輪接觸斑點達到期望狀態,從而獲得良好的嚙合性能。因此,展開齒輪接觸斑點研究,不僅是產品研發齒輪設計的需要,也是生產加工提高工藝制造水平的需要。?
目前,國內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方法主要有兩種措施:一是將差速器兩半軸同時加載;二是將差速器內錐齒輪軸焊接,使其失去差速功能,進行單半軸加載。由于第一種方法需要兩個加載裝置,成本較高。第二種方法會損壞變速箱,經濟性不好。因此設計一種在不損壞變速箱的前提下,實現單半軸加載傳動裝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傳動裝置,目的是在不損壞變速箱差速器的前提下,實現對變速箱單軸輸出加載,優化了試驗臺布局,簡化試驗臺架結構,從而增強了試驗臺架對不同變速器的適應性和操作方便性,節約試驗成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傳動裝置,包括花鍵套、花鍵軸、連接法蘭軸、萬向節。將變速箱差速器部分的錐齒輪及兩個半軸去掉,然后通過花鍵套與錐齒輪軸連接,花鍵套另一端與花鍵軸連接,花鍵軸鑲嵌在連接法蘭軸內,法蘭與萬向節連接進行動力輸出。試驗時,扭矩經過主減速器傳遞給差速器殼體,差速器殼體帶動花鍵套旋轉,花鍵套通過花鍵軸帶動法蘭軸和萬向節進行單軸扭矩輸出。?
本發明提出的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傳動裝置,能在不損壞變速器的前提下進行單軸扭矩輸出加載,實現變速器不同檔位齒輪的接觸斑點檢測。?
附圖說明
圖1是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試驗臺整體示意圖?
圖2是變速箱齒輪接觸斑點半軸加載傳動裝置示意圖?
圖3是半軸加載傳動裝置在變速箱差速器上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1所示,1-驅動裝置,2-聯軸器,3-被測變速箱,4-加載傳動裝置,5-加載裝置,6-行星錐齒輪軸,7-花鍵套,8-花鍵軸,9-連接法蘭軸,10-萬向節。?
驅動裝置1通過聯軸器2與被測變速箱3輸入端連接,進行動力輸入。被測變速箱3的輸出端與加載傳動裝置4連接,加載傳動裝置4與加載裝置5連接進行扭矩加載。根據被測變速箱3的不同型號和輸入扭矩轉速要求來選擇合適的驅動裝置1和加載裝置5,加載傳動裝置4根據系統最大扭矩要求進行設計和校核。?
附圖2是加載傳動裝置4的示意圖,附圖3是被測變速箱3差速器部分和加載傳動裝置4連接的示意圖。如附圖2、3所示,被測變速箱3差速器內的錐齒輪和兩半軸已去掉,動力經被測變速箱3的輸入軸輸入,通過主減速器帶動差速器殼體運轉,行星錐齒輪軸6與差速器殼體固聯,所以行星錐齒輪軸6與差速器殼體一起運轉,而行星錐齒輪軸6插入花鍵套7的孔中,故花鍵套7也與差速器殼體一起運轉。花鍵套7的花鍵與花鍵軸8的花鍵配合,花鍵軸8插入連接法蘭軸9的內花鍵中,連接法蘭軸9的法蘭端與萬向節10連接,萬向節10的另一端連接加載裝置5,整個加載傳動裝置4結構緊湊,穩定的傳遞所需的轉速和扭矩。?
試驗前,被測變速箱3內的不同檔位的齒輪齒面涂抹能夠反映齒面接觸狀況的涂料。試驗時,先將加載裝置5施加扭矩,然后驅動裝置1慢慢運轉,達到所需的轉速和扭矩值。試驗結束后,將被測變速箱3的殼體打開以便檢查齒輪接觸區的狀態和位置。?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和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如果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的,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未經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109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