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58704.X | 申請日: | 2013-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97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3-15 |
| 發明(設計)人: | 顧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3M11/04 | 分類號: | H03M1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駱希聰 |
| 地址: | 20006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 編碼 開關 信號 轉換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
背景技術
在各種電子儀器及設備中,通常要用到按鍵、旋鈕(即旋轉編碼開關)等外部輸入設備。
按鍵的原理比較簡單:按下時,兩個引腳接通,否則不通。按鍵的處理也比較容易,一般可以用循環掃描法進行檢測。也可直接將按鍵的兩個引腳分別連接在通用鍵盤編碼芯片的相應行、列控制引腳上。一旦按鍵被按下,行、列引腳接通,鍵盤編碼芯片就會產生標準鍵值信號,將按鍵要求傳給上位機以做進一步處理。
旋轉編碼開關相對要復雜一些。圖1是旋轉編碼開關的示意圖。參照圖1所示,編碼開關一般有5個引腳。一側兩個引腳4、5是按壓開關,與按鍵類似,開關按下時接通,否則不通;另一側三個引腳1、2、3是旋轉開關,一般中間的引腳3接地,另外兩個引腳1、2都進行上拉。圖2A、2B分別是編碼開關正、反向旋轉時產生的脈沖信號圖。分別參照圖2A、2B所示,當正、反向旋轉時,另外兩個引腳1、2將產生不同的脈沖信號。可見對于不同旋轉方向,兩個信號的先后次序不同。
在實際使用中,編碼開關的按壓通常直接作為按鍵,比較容易處理。而編碼開關的旋轉需要根據產生的脈沖信號(例如圖2A、2B),判斷出到底是向哪個方向轉動,才能做出相應的處理。因此,需要一種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以實現將脈沖信號轉換為旋轉方向并據此進行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出一種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包括:
旋轉編碼開關,具有第一管腳和第二管腳,該第一管腳和該第二管腳在該旋轉編碼開關旋轉時分別產生第一信號(P’)和第二信號(STIN);
濾波電路,連接該第一管腳,用以對該第一信號進行濾波,獲得第一濾波信號(PIN);
D觸發器,該D觸發器的時鐘輸入端輸入該第一濾波信號,該D觸發器的數據輸入端連接該第二管腳,使該第二信號在該第一濾波信號的觸發下,獲得第三信號(ST);
延時電路,用以對該第一濾波信號進行延遲,獲得第一延遲信號(P);
第一反相器,用以對該第三信號進行反相,得到第四信號(/ST);
第一或門,分別輸入該第一延遲信號和該第四信號,并輸出第一旋轉信號(RL);以及
第二或門,分別輸入該第一延遲信號和該第三信號,并輸出第二旋轉信號(RR)。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D觸發器是下降沿觸發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還包括第二反相器,用以對該第一濾波信號進行反相,得到反相信號(PII)。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D觸發器是上升沿觸發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還包括整形電路,連接于該第二反相器和該D觸發器之間,用以對該反相信號進行整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還包括:第一單穩態電路,輸入該第一旋轉信號,并輸出時間寬度可控的第一開關控制信號;第二單穩態電路,輸入該第二旋轉信號,并輸出時間寬度可控的第二開關控制信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還包括:模擬開關,用以將該第一開關控制信號和該第二開關控制信號轉換為按鍵信號。
本發明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能夠將旋轉編碼開關正向、反向旋轉產生的信號準確地轉換成不同的按鍵信號,作為后續控制之用。
附圖說明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旋轉編碼開關的示意圖。
圖2A、2B分別是編碼開關正、反向旋轉時產生的脈沖信號圖。
圖3A、3B、3C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圖。
圖4A、圖4B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的工作時序圖。
圖5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的工作過程。
具體實施方式
圖3A、3B、3C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旋轉編碼開關信號轉換電路圖。參照圖3A、3B、3C所示,電路中包含旋轉編碼開關11、與非門12、D觸發器13、反相器14、或門15、與非門16、與非門17、以及模擬開關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5870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