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57231.1 | 申請日: | 2013-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0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育銓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育銓 |
| 主分類號: | A47G21/00 | 分類號: | A47G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黃威;胡上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環戴 身手 餐具 | ||
1.一種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剛性功能部,用來夾持食物,該剛性功能部的末端也作為公結合部,該剛性功能部相對于該公結合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一結合部;
握持部,用來握持該餐具,具有用來與該公結合部結合的母結合部,并相對于該母結合部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結合部,該握持部的中段部分為中空,由第二結合部延伸至該握持部內部;
可彎曲定型的連接機構,用來連接該剛性功能部以及該握持部,具有用來與該第一結合部結合的第三結合部,第四結合部延伸于第三結合部的另一端,用于固定該可彎曲定型部,其中,該可彎曲定型部可以被雙手施力彎曲定型,逆向施力即可恢復原狀;以及
第五結合部,用來與該第二結合部結合,中心具有相配于該可彎曲定型部外徑的穿孔,該穿孔的內壁用來與該第四結合部結合,并且使該可彎曲定型部穿越該穿孔且于穿孔內移動,當該第五結合部、該可彎曲定型的連接機構以及該第二結合部三部件結合時,該可彎曲定型部可在該握持部的中段部分內軸向移動,其中,當該公結合部與該母結合部結合時,該餐具則形成環狀物,且該可彎曲定型部可固定該環狀物的形狀和尺寸,而該第四結合部與該穿孔內壁結合時,該餐具則形成一正常使用的餐具,且該可彎曲定型的連接機構收納于該餐具之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剛性中央部,設置于該剛性功能部以及該握持部之間,通過兩組可彎曲定型的連接機構以及第五結合部而與該剛性功能部以及該握持部連接,用來增加該餐具的長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該餐具為筷子、湯匙或叉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
該可彎曲定型部是具有延展性的金屬或合金,以金屬鉚接或是焊接方式固定于該第四結合部之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該可彎曲定型部包覆有軟質的硅膠、橡膠、聚乙稀或聚丙稀套管,用來增加與該第五結合部該穿孔的密合度,并減緩該可彎曲定型部所受的磨擦作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該餐具可環戴于身手作為飾品之用,依照剛性功能部、握持部、可彎曲定型連接機構、以及剛性中央部的不同結合形式,可作為手鏈、項鏈、腰帶、手提包吊飾、或手機吊飾。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該第三結合部與該第一結合部的連接方式以及該第五結合部與該第二結合部的連接方式,為使用公母螺紋連接的方式。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該母結合部具有相配于該公結合部形狀的凹槽,以容納該公結合部,使兩者匹配結合,該凹槽可以是封閉式的凹槽,形成于母結合部的側部或底部,該凹槽側邊的中央部分形成凸塊或凸環,與公結合部的前端所形成凹痕相卡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該第四結合部與該穿孔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狀,可以為圓形、橢圓形、矩形、梯形或長方形,該第四結合部的外徑尺寸與該第五結合部的穿孔的內徑尺寸相匹配,使得兩者結合時成緊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環戴于身手上的餐具,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厚度約0.02至0.5mm的透明硅膠套子,設置于該剛性功能部之上,形成一保護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育銓,未經陳育銓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5723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耐磨抗沖擊型落砂管結構的拋丸機
- 下一篇:一種磨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