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54550.7 | 申請日: | 2013-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99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H1/06 | 分類號: | F16H1/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懷禹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滾動 齒輪 機構 | ||
1.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機架上安裝有兩個軸線平行的摩擦輪,兩摩擦輪相切接觸依靠摩擦力做純滾動,兩摩擦輪的圓柱面上分別均布有凸出和凹下的配對齒形,使得在與兩摩擦輪軸線垂直的任一嚙合平面內,配對的齒形只在兩節圓的公切點上相切接觸、瞬時嚙合;兩摩擦輪在嚙合時沒有相對滑動,形成摩擦傳動與嚙合傳動共存的傳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摩擦輪中,在第一個摩擦輪的圓柱面上均布有凸出在外的球形齒;在第二個摩擦輪的圓柱面上均布有與第一個摩擦輪上的球形齒齒距相等的、瞬時嚙合的錐形孔;錐形孔的母線是漸開線、圓弧或直線;嚙合點既在球形齒球面的大圓上,又在錐孔的棱邊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摩擦輪中,在第一個摩擦輪的圓柱面上均布有凸出在外的螺旋齒;在第二個摩擦輪的圓柱面上均布有與第一個摩擦輪上的螺旋齒齒距相等的、瞬時嚙合的螺旋槽;在任一嚙合平面內,嚙合點附近的齒形是漸開線、圓弧或直線;嚙合點既在螺旋齒表面的內部,又在螺旋槽表面的棱邊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摩擦輪中,第二個摩擦輪上的所有螺旋槽都沿半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在外的螺旋凸起,使嚙合點出現在螺旋槽表面的內部,而不是出現在螺旋槽表面的棱邊上;為了不與第二個摩擦輪上的螺旋凸起發生干涉,在第一個摩擦輪的圓柱面上所有螺旋齒的兩側都分布有不參與嚙合的螺旋輔槽。
5.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機架上安裝有兩個軸線平行的齒輪,在第一個齒輪的圓柱面上均布有凸出的螺旋齒,在第二個齒輪的圓柱面上均布有與第一個齒輪上的螺旋齒齒距相等的、瞬時嚙合的凹下的螺旋槽;在與兩齒輪軸線垂直的任一嚙合平面內,配對的螺旋齒與螺旋槽之間只在兩輪節圓的公切點上相切接觸、瞬時嚙合,兩齒輪在嚙合時沒有相對滑動;螺旋齒與螺旋槽的螺旋角應保證在任何瞬時都至少存在兩個嚙合點,兩個嚙合點分別位于不同的嚙合平面內,形成無隙嚙合;在任一嚙合平面內,嚙合點附近的齒形是漸開線、圓弧或直線。
6.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機架上安裝有兩個軸線相交的摩擦輪,兩摩擦輪相切接觸依靠摩擦力做純滾動,兩摩擦輪的圓錐面上分別均布有凸出和凹下的配對齒形,使得在與兩摩擦輪軸線垂直的任一嚙合球面內,配對的齒形只在兩節圓的公切點上相切接觸、瞬時嚙合;兩摩擦輪在嚙合時沒有相對滑動,形成摩擦傳動與嚙合傳動共存的傳動機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摩擦輪中,在第一個摩擦輪的圓錐面上均布有凸出在外的球形齒;在第二個摩擦輪的圓錐面上均布有與第一個摩擦輪上的球形齒齒距相等的、瞬時嚙合的錐形孔;錐形孔的母線是漸開線、圓弧或直線;嚙合點既在球形齒球面的大圓上,又在錐孔的棱邊上。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摩擦輪中,在第一個摩擦輪的圓錐面上均布有凸出在外的螺旋齒;在第二個摩擦輪的圓錐面上均布有與第一個摩擦輪上的螺旋齒齒距相等的、瞬時嚙合的螺旋槽;在任一嚙合球面內,嚙合點附近的齒形是球面漸開線、圓弧或嚙合球面內的大圓;嚙合點既在螺旋齒表面的內部,又在螺旋槽表面的棱邊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摩擦輪中,第二個摩擦輪上的所有螺旋槽都沿半徑向外延伸形成凸出在外的螺旋凸起,使嚙合點出現在螺旋槽表面的內部,而不是出現在螺旋槽表面的棱邊上;為了不與第二個摩擦輪上的螺旋凸起發生干涉,在第一個摩擦輪的圓錐面上所有螺旋齒的兩側都分布有不參與嚙合的螺旋輔槽。
10.一種純滾動齒輪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機架上安裝有兩個軸線相交的齒輪,在第一個齒輪的圓錐面上均布有凸出的螺旋齒,在第二個齒輪的圓錐面上均布有與第一個齒輪上的螺旋齒齒距相等的、瞬時嚙合的凹下的螺旋槽;在與兩齒輪軸線垂直的任一嚙合球面內,配對的螺旋齒與螺旋槽之間只在兩輪節圓的公切點上相切接觸、瞬時嚙合,兩齒輪在嚙合時沒有相對滑動;螺旋齒與螺旋槽的螺旋角應保證在任何瞬時都至少存在兩個嚙合點,兩個嚙合點分別位于不同的嚙合球面內,形成無隙嚙合;在任一嚙合球面內,嚙合點附近的齒形是球面漸開線、圓弧或嚙合球面內的大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5455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