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面板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53564.7 | 申請日: | 2013-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954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62 | 分類號: | G02F1/1362;G02F1/1368;H01L29/78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陸嘉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工***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面板 | ||
技術領域
本揭露是有關于一種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液晶面板。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器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子產品的顯示屏幕。液晶顯示器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包括扭轉向列(Twister?Nematic,TN),超扭曲向列(Super?Twisted?Nematic,STN),平面切換(In-Plane?Switching,IPS),多區域垂直排列(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MVA)等。當施加電壓時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轉方向,并調變光的偏振方向,進而影響光通過量而造成亮態及暗態的反差作為顯示結果。
請參照圖1,圖1繪示為傳統液晶顯示器的掃描信號與像素電壓的信號時序圖。薄膜晶體管的漏極耦接至資料線,且薄膜晶體管的源極耦接至像素電極。薄膜晶體管關閉的瞬間,薄膜晶體管的柵極上的掃描信號Vg會造成薄膜晶體管的源極上的像素電壓Vp下降一回踢電壓(kick-back)ΔV。這是因為當掃描信號Vg急速下降時,像素電壓Vp也會由于薄膜晶體管的源極與柵極之間的寄生電容Cgs(parasitic?capacitance)所引起的耦合現象(coupling?phenomenon)而下降。回踢電壓ΔV與成正比。其CLC表示液晶電容,Cgs表示在薄膜晶體管的源極與柵極間的寄生電容。
為了避免回踢電壓ΔV太大造成畫面閃爍(Flicker)或影像殘留(Image?Sticking),傳統液晶顯示器會盡量使寄生電容Cgs越小越好。因此傳統薄膜晶體管的設計上,耦接至像素電極的源極的面積會小于薄膜晶體管的耦接至資料線的漏極的面積。但隨著面板尺寸越大,像素數目越多,對數據線的負荷大為增加,而可能造成信號失真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揭露有關于一種液晶面板,并提供一新薄膜晶體管設計,以降低數據線負擔及信號失真的問題。
根據本揭露,提出一種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包括液晶層、第一數據線、掃描線、像素電極及第一薄膜晶體管。液晶層包括高介電系數液晶材料,而像素電極驅動液晶層。第一薄膜晶體管包括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耦接至像素電極,且具有至少兩個第一分支電極。第二電極耦接至第一資料線,且具有至少一個第二分支電極。第一電極與掃描線的第一重迭面積大于第二電極與掃描線的第二重迭面積,且至少一個該第二分支電極會位在兩個該第一分支電極之間。
為了對本揭露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繪示為傳統液晶顯示器的掃描信號與像素電壓的信號時序圖。
圖2繪示為依照第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電路圖。
圖3繪示為依照第一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電路布局圖。
圖4繪示為沿BB’剖面線的剖面圖。
圖5繪示為第一電極、第二電極與掃描線的側視圖。
圖6繪示為依照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的示意圖。
圖7為依照第二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電路圖。
圖8繪示為依照第二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面板的電路布局圖。
圖9繪示為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第四電極與掃描線的側視圖。
圖10繪示為依照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及第四電極的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2:液晶面板
21:液晶層
22a:第一資料線
22b:第二資料線
23:掃描線
24:像素電極
25a:第一薄膜晶體管
25b:第二薄膜晶體管
26:共同電極
27:第一玻璃基板
28:第二玻璃基板
29:黑色矩陣
30:彩色濾光片
31:絕緣層
32:柵極保護層
251:第一電極
251a:第一分支電極
252:第二電極
252a:第一分支電極
253:第三電極
253a:第一分支電極
254:第四電極
254a:第一分支電極
255、256:主動層
BB’:剖面線
CLC:液晶電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5356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