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化合物以及使用其的太陽能電池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50646.6 | 申請日: | 2013-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60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巖永寬規;小野昭彥;相賀史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東芝 |
| 主分類號: | C08G61/12 | 分類號: | C08G61/12;H01L51/46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過曉東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化合物 以及 使用 太陽能電池 | ||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基于在2012年3月28日提交的在先日本專利申請第2012-074491號并要求其優先權,其全部內容援引加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方案涉及有機化合物以及使用其的太陽能電池裝置。
背景技術
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可以通過非真空法生產,從而具有以低成本通過諸如印刷的簡單涂布法大規模生產的優點,這與諸如硅太陽能電池的基于無機材料的太陽能電池以及例如CIGS型化合物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相反。而且,由于為薄膜形式,其可以用作樹脂等撓性基材上的裝置。另外,還由于其重量輕,因而可以利用其撓性而將其設計為具有高度的自由度。由于所述優勢,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被期望是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然而,目前,其轉換效率和工作壽命相比于傳統太陽能電池差,因此有必要開發新裝置結構和/或材料。
在開發的早期階段,實驗性生產的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是pn-異質結(平面異質結)型有機半導體,包含p-和n-型有機半導體。然而,由于其中的激子擴散長度(exciton?diffusion?length)短至約十納米,因而生產的載體僅僅在pn-結界面到若干打納米的深度的區域范圍中,因此其具有非常低的轉換效率。
為了改善上述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了本體異質結(BHJ)技術,其中將p-和n-型有機半導體混合,以使納米級的pn-結界面可以在整個薄膜中分散。所述技術被認為是一個突破,給予轉換效率顯著的改善。圖1顯示本體異質結型太陽能電池的示意性截面圖,其包含基材10、陽極11、空穴輸送層14、活性層(光電轉換層)13、電子輸送層15、和陰極12。另外,圖2顯示概念圖,用于解釋本體異質結型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
在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中,光電轉換過程經歷下列步驟:
(1)通過有機分子進行光吸收和產生激子,
(2)激子的遷移和擴散,
(3)激子的電荷分離,以及
(4)向兩個電極輸送電荷。
在步驟(1)中,p-和n-型有機半導體吸收光,從而產生激子20。所述步驟中的生產效率在以下表示為“η1”。隨后在步驟(2)中,產生的激子通過擴散遷移到D/A異質結界面。所述步驟中的擴散效率在以下表示為“η2”。由于具有一定壽命,激子僅可以遷移與擴散長度等長的距離。在隨后的步驟(3)中,到達pn-異質結界面的激子隨后分離為電子21和空穴22(即,自由載體)。所述步驟中的分離效率在以下表示為“η3”。最后,在步驟(4)中,自由載體通過p-或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單獨輸送至電極,而后引入到外部電路。所述步驟中的輸送效率在以下表示為“η4”。
因此,基于施加的光子的載體的外部提取效率ηIQE可以表示為式:ηIQE=η1·η2·η3·η4。所述值相應于太陽能電池的量子效率。
因此,為了增加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有必要對步驟(1)-(4)的每一步進行改進。
具體而言,在步驟(1)中,活性層需要盡可能有效率地吸收入射光子,優選以100%的比率。
在步驟(2)和(3)中,有機半導體材料需要增強載體的移動性,以確保pn-結。
而且,在步驟(4)中,需要形成這樣的引導到電極的載體通路,以使到每個電極的距離可以縮短,還需要降低作為阱的缺陷。如果可以滿足這些需求,那么光電轉換效率可以改善。
因此,如果生產的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能夠滿足上述需求,那么可以實現高效的裝置。然而,只要生產基于實際可用的材料和成膜法,那么所述需求就難以充分滿足。例如,目前在活性層中采用的有機p-型半導體聚合物具有如此窄的吸收譜寬,以至于其僅僅吸收特別小波長范圍內的光。這在目前是改善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大阻礙。
附圖概述
圖1顯示依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2顯示用于解釋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的概念圖。
詳細描述
現在將參考附圖解釋實施方案。
依據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的有機化合物具有聚合物結構,所述聚合物結構包含由式(I)表示的重復單元:
-[A-D]-?????(I)
其中
A是由下式表示的結構:
D是選自以下結構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東芝,未經株式會社東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506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造茚并稠合萘酚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鄰域尺度變化的圖像特征提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