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電力傳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49885.X | 申請日: | 2013-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4813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盛建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光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J50/10 | 分類號: | 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王忠忠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電力 傳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面向便攜式設備的電磁感應型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正在普及。利用由無線電力傳送裝置內置的電力傳送線圈產生的交流磁場,以無線向電子設備等的電力接收器內置的電力接收線圈傳送電力。傳送至電力接收線圈的電力經由整流電路等供給至充電電池等負載。只需在無線電力傳送裝置上放置電力接收器就能夠對電力接收器內的充電電池進行充電,由于不需要插拔電源連接器,因此很便利,具有容易對電力接收器附加防水功能和防塵功能等優點。
在無線電力傳送裝置中,要求提高從電力傳送線圈向電力接收線圈的電力傳送的效率。因此,需要準確地對齊電力接收線圈相對于電力傳送線圈的位置。作為用于實現該目的方案之一,有檢測電力接收線圈的位置,利用設在無線電力傳送裝置的移動機構,將電力傳送線圈移動至電力接收線圈附近的方法。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63663號公報。
但是,在使用這樣的對位方法的情況下,需要電動機等機構零部件作為移動機構。因此,構成變得復雜,成本也會增加,還需要用于檢測電力接收線圈的位置的復雜的算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考慮到這樣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以簡單的構成來檢測電力傳送線圈與電力接收線圈間的相對位置,降低部件成本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本發明為達到這樣的目的,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力傳送線圈,利用電磁感應對電力接收線圈供給電力;激勵線圈,用于激勵該電力接收線圈;多個檢測線圈,配置在該電力傳送線圈的中心的周圍;以及通知單元,該各檢測線圈為隨著從該電力傳送線圈的中心離開而變寬的形狀,該通知單元通過用該多個檢測線圈分別檢測在該電力接收線圈產生的回波信號,來通知該電力接收線圈間的相對位置。
本發明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能夠以簡單的構成來檢測電力傳送線圈與電力接收線圈間的相對位置,降低部件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圖2是示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載放有電力接收線圈的狀態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圖5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的位置檢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圖7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
附圖標記說明
11~15 無線電力傳送裝置;21 電力傳送線圈;22 第一激勵線圈;23 第二激勵線圈;31~38、41~48、51~58 第一檢測線圈;39 第二檢測線圈;61~68 LED;71 電力接收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行進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的圖。無線電力傳送裝置11包括:內置在無線電力傳送裝置11的電力傳送線圈21、激勵線圈22和檢測線圈31~38;以及配置在無線電力傳送裝置11的外周的方向引導用的LED 61~68。圖1示出從上方觀察無線電力傳送裝置11時的各線圈與LED的位置關系。
電力傳送線圈21和激勵線圈22配置為其各自的中心大致一致。另外,扇形的多個檢測線圈31~38配置為圍住電力傳送線圈21的中心,相對于電力傳送線圈21的中心對稱。各檢測線圈31~38為平面狀的薄型的構造,配置在同一平面上。激勵線圈22配置在檢測線圈31~38的外側。LED 61~68分別從電力傳送線圈21的中心朝向各檢測線圈31~38的外周方向配置,向無線電力傳送裝置11的外側照射光。
圖2是示出在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無線電力傳送裝置11上,載放了內置有電力接收線圈71的便攜式設備等的電力接收器的狀態的一個例子的圖。若由激勵線圈22激勵電力接收線圈71,則在電力接收線圈71產生交流磁場。將該交流磁場稱作回波信號,根據該回波信號檢測電力接收線圈71相對于電力傳送線圈21的相對位置,使用LED 61~68將檢測結果通知給用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光株式會社,未經東光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988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