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的潤滑結構的傳動元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49485.9 | 申請日: | 2013-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825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哲綱;江宗憲;蔡宗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3/66 | 分類號: | F16C33/66;F16C33/58;F16C33/38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間隔 環狀 排列 滾動 潤滑 結構 傳動 元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元件,尤指一種具有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的潤滑結構的傳動元件。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8所示,一種具有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的潤滑結構的傳動元件,該傳動元件為一螺帽旋轉式滾動螺桿,該滾動螺桿將螺帽1與軸承外環2一體成型為一軸承,軸承外環2與工作平臺(未顯示)固定,而動力馬達(未顯示)藉由皮帶將動力傳送至螺帽1,盡而使螺帽1相對于螺桿3轉動,將轉動扭矩轉換成軸向運動進而帶動工作平臺,其主要通過螺桿3固定,因此沒有螺桿3旋轉時的慣性力,用于細長比大的螺桿亦能高速進給,并可選用較小驅動的馬達;其主要應用于半導體機械、木工機、搬送裝置等等,對于現今各種工業應用機具等重要性也不言可喻。
而軸承外環2與螺帽1之間至少會設置兩列以上的環狀排列的滾動體4,使軸承外環2與螺帽1相對旋轉時能降低能源的損耗。為了延長其使用壽命、并能保持滾動螺桿的運行精度,故該滾動體4必須進行潤滑,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4于潤滑結構設計時,為了讓潤滑結構的體積縮小,潤滑結構是以一注油孔5成形于軸承外環2上、并位于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4之間,藉由一注油孔5即可潤滑到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4,但這樣的潤滑結構效果不彰,因為必須持續的注入潤滑油(脂)來填滿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4之間的環狀空間6,才能確保潤滑油(脂)注入滾動體4的運行路徑,持續讓注油設備運作,除了浪費能源外,潤滑油(脂)注入后會因滾動體4運轉將潤滑油(脂)擠壓至滾珠兩側,而兩側的潤滑油(脂)即無法發揮潤滑效果而浪費掉了,還會造成多余的潤滑油(脂)溢出軸承外環而污染環境。為了改善此問題誠如:美國公告第3885842號、第7220059號、第6152606號、第3940191號等(注:這些前案雖然皆為具有內外環的軸承結構,但其潤滑結構設計與前述螺帽旋轉式滾動螺桿相同,皆為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之間設置注油孔)皆于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之間設置一個或多個組成的導油結構,以將注入潤滑油導入滾動體運行的路徑、或者直接噴射于滾動體上進行潤滑,達到充分潤滑的效果,然而,由前述各前案可得知,其導油結構皆為一個或多個獨立構件,組裝步驟繁瑣,因而延長了組裝時間,相對提高了制造成本,且針對比較小規格的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軸承來說,制造該導油結構更為困難、且組裝更是不易,因此,其可制性有待商確,故前述之前案實有改善的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組裝且元件數量最少的具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的潤滑結構的傳動元件。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具兩間隔環狀排列的滾動體的潤滑結構的傳動元件,包含:一第一環體,其外緣面設有兩間隔環狀設置的外滾動溝,定義兩該外滾動溝之間為外牙峰;一第二環體,其內緣面設有分別相對兩外滾動溝的內滾動槽,定義兩內滾動槽之間為內牙峰,該第二環體的外緣面設有一貫穿內牙峰的注油孔,該注油孔相對外牙峰設置,兩外滾動溝與兩內滾動槽分別構成兩外負荷路徑;多個滾動體;兩保持器,其為環狀結構,該保持器具有多個間隔排列的保持部,該保持部供所述滾動體設置其中,而設置有多個滾動體的兩該保持器系分別設置于兩外負荷路徑,當第一環體與第二環體相對旋轉時,保持器會因滾動體帶動而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旋轉;其中,兩保持器的一端面凸設有一導油結構,且兩保持器的導油結構分別容設于內牙峰與外牙峰之間,該導油結構具有兩導油凹部,兩導油凹部包含:第一邊、第二邊、底邊及開口端,第一邊及二邊分別位于底邊及開口端兩側,該第一邊、第二邊、底邊及開口端構成一概呈U形的所述導油凹部,底邊保持一間距與滾動體鄰近設置;兩導油凹部的一開口端系朝順時針方向設置、另一開口端朝逆時針方向設置。
所述導油結構凸伸的距離定義為高度,該高度小于外牙峰寬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開口端具有第一端點及第二端點。
所述第一端點至保持部的中心點的聯機構成所述第一邊。
所述第二邊由第一線段與第二線段構成;該第一線段以第二端點為起始點、并與該端面的法線方向的一虛擬邊夾一夾角延伸至與該端面相交一交點即為該第一線段。
所述夾角之角度為40~60度。
所述交點與保持部的中心點的聯機構成所述第二線段。
由該保持部的中心點外擴一安全肉厚邊,該安全肉厚邊的直徑為滾動體直徑的1.15至2倍。
所述安全肉厚邊分別與第一邊及第二線段相交于兩點,定義此兩點為第一交點及第二交點,而第一交點與第二交點之間為所述底邊。
兩導油凹部之間設置有一逃肉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948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肢端肥大癥專用鞋
- 下一篇:一種基于電能表的防竊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