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型水域內網箱養殖的污水處理裝置和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47021.4 | 申請日: | 2013-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29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徐中偉;江濤;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劉朵朵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水域 網箱 養殖 污水處理 裝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大型水域內網箱養殖的污水處理裝置和方法,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大型水域,例如湖泊,水庫等,一般均會進行淡水魚的養殖,對于這些水域附近的漁民來說,養殖淡水魚是他們維持生計的基本方式。然而,近些年來,大型水域內淡水魚養殖的密度逐年提高,而養殖模式都為開放式養殖,造成水體被魚類的排泄物的污染比較嚴重。一旦魚病爆發,殃及整個水域,養殖戶損失嚴重。而且大型水域一般為開放式,范圍廣,養殖的淡水魚區域劃分比較困難,分配和捕撈也具有一定難度。因此目前很多大型水域都會集中布置網箱,網箱與網箱相連形成漁排,方便投飼和管理。通過封閉和半封閉網箱來養殖淡水魚,可以將殘餌和魚類糞便限制在網箱集污斗內;定期對網箱內的水進行置換,減小了水體的污染,并限制了污染的范圍。同時,通過網箱養殖可以大大簡化捕魚的工作,提高了經濟效益。?
雖然使用網箱養殖縮小了大型水域污染的范圍,但是,網箱內的水仍然要定期排放到水域內,久而久之難免會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而大型水域內的網箱置于開放水域內,無法效仿工業養魚的網箱,將污水定期排放到下水道內。?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際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大型水域內進行網箱養殖時,無?法效仿工業養魚的網箱,將污水定期排放到下水道內,網箱內的水只能定期排放到周圍水域內,久而久之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
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型水域內網箱養殖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集污斗2,所述集污斗2設置于網箱1的底部,所述集污斗2與排污管3連通,所述排污管3頭部與中部氣液混合器相連4,所述氣液混合器4的排氣口與輸氣管5連接;所述排污管3尾部的排污口與篩網箱7連通,所述篩網箱7的出水口與集污池8連通,所述集污池8內設有生物菌掛膜6,所述輸氣管5伸入所述集污池8中,并與曝氣管9連接,所述曝氣管9橫向布置,并位于所述生物菌掛膜6下方;所述集污池8內還固定設置過濾池11,所述過濾池11采用紗絹過濾,所述過濾池11的出水口與生態浮島處理系統10連通;所述生態浮島處理系統10固定在所述集污池8的側面,其內設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內種有水生植物,集污池8內的水進入所述水流通道,凈化后排入所述大型水域。?
進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為:菖蒲、鳶尾、美人蕉、花葉蘆竹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的,所述網箱與網箱相互連接形成漁排,所述排污池與所述漁排的各個網箱分別連通。?
一種使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進行污水處理的方法,包括以下過程:?
a)打開所述氣液混合器4進氣的閥門,對所述氣液混合器4內注入壓縮空氣,氣液混合器中的壓縮空氣在水壓的作用下,帶動集污斗內的污物和水,沿排污管3向上流動,把污水注入篩網箱7進行初過濾,去除較大顆粒的污物,同?時,壓縮空氣進入輸氣管5;?
b)污水經所述篩網箱7過濾,流入集污池8,輸氣管5中的壓縮空氣流入曝氣管9,并經曝氣管9的曝氣孔射出;?
c)污水經富氧曝氣、生物菌掛膜6的處理,得到初步凈化;?
d)污水進入過濾池11,經過紗絹過濾,將固體顆粒物阻隔在過濾池之外;?
e)過濾池11內的水流進入生態浮島處理系統10,經所述水流通道凈化后流入周圍的開放水域。?
進一步的,污水在所述生態浮島處理系統10內停留約1個月時間。?
本發明的特點在于:設置集污斗,再通過設置排污管3,并利用壓縮空氣作為提取污水的動力進行排污,同理,還可以利用另一路壓縮空氣提取水域較深處的清澈低溫水,注入到養殖網箱內補充新的養殖水;壓縮空氣還能作為集污池中污水凈化的富氧曝氣的氣源,一舉多得;此外,通過設置篩網箱7對污水進行了第一步過濾凈化,濾除一部分顆粒物,再通過曝氣系統將污水自下而上做上提運動,富氧曝氣,經過生物菌掛膜6,主要濾除污水中的氨、氮,起到了第二次過濾凈化的作用,再通過過濾池11的膜過濾作用,將固體顆粒物阻隔在過濾池11之外,起到第三次過濾凈化的作用,最后通過生態浮島處理系統10的第四次凈化作用,主要濾除污水中的懸浮物,削減污水的化學需氧量,從而完成整個污水凈化的過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氨、氮的削減量達到85%-95%;?
2)懸浮物的去除率達到70%-95%;?
3)化學需氧量的削減量達到75%-95%;?
4)經過處理后的養殖污水得到了凈化處理,符合了一般大型水域的排放要求,實現了綠色環保養殖和可持續養殖方式。?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70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