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面向Android系統移動終端的語音端到端加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46868.0 | 申請日: | 2013-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742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1-16 |
| 發明(設計)人: | 蔣睿;許蓓蓓;鄧成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L9/16 | 分類號: | H04L9/16;H04L29/06;H04W12/02;H04W12/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3164 江蘇省常州市常武中***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面向 android 系統 移動 終端 語音 端到端 加密 方法 | ||
1.一種面向Android系統移動終端的語音端到端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在于:包括用戶注冊(101)、使用加密模式發起呼叫(102)、密鑰協商(103)、會話建立(104)、加密通話(105)以及通話結束(106)六個步驟:用戶注冊(101)是終端向服務器驗證其合法性后,將用戶信息寫入數據庫中;使用加密模式發起呼叫(102)包括用戶撥號(201)、選擇通話模式(202)、加密模式初始化(203)、提示被叫采用加密模式通信(204)四個步驟,實現主叫用戶與被叫用戶進行通話模式的選擇;密鑰協商(103)包括身份認證(301)和會話密鑰協商(302)兩個部分,身份認證(301)確認收到的信息來自通信雙方,會話密鑰協商(302)交換雙方的公鑰并協商出本次的會話密鑰,其過程為:1)用戶A發起呼叫,取隨機數XA作為自己的私鑰,計算公鑰其中p為公開的長度在512到1024之間的素數,α為其本原根,A向被叫B發送Invite請求,同時在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會話描述協議)部分向對方發送用固定密鑰Kfixed進行AES加密的公鑰YA、身份信息IDA和隨機數N1,即發送Invite||E(Kfixed,YA||IDA||N1),服務器收到后確認用戶認證301已通過后,檢查請求中的Via頭域中是否已包含其地址:若已包含,說明發生環回,則返回錯誤應答,若不包含,則服務器在請求的Via頭域插入自身地址,修改Invite請求為Invite',并轉發該消息,即向B用戶發送Invite'||E(Kfixed,YA||IDA||N1),然后服務器向終端A發送呼叫處理中的應答消息:100Trying;2)終端B在收到轉發消息Invite'||E(Kfixed,YA||IDA||N1)后,驗證終端A的身份信息IDA與From頭域的是否吻合,并保存公鑰YA和隨機數N1,然后向服務器發送呼叫處理中的應答消息:100Trying;3)終端B指示被叫用戶振鈴,振鈴后,終端B向服務器發送振鈴消息:180Ringing,服務器向終端A轉發該振鈴消息:180Ringing;4)被叫用戶摘機,終端B取隨機數XB作為自己的私鑰,計算公鑰和本次會話密鑰終端B向服務器返回表示連接成功的應答200OK,并在SDP中包含固定密鑰Kfixed加密的公鑰YB、身份信息IDB、終端A發送的隨機數N1及自己產生的隨機數N2,即發送200OK||E(Kfixed,YB||IDB||N1||N2),服務器向終端A轉發該成功指示;5)終端A收到消息后,檢驗終端B的身份信息IDB與From頭域的是否吻合,并檢查N1是否正確,若條件都滿足,則保存隨機數N2,計算本次會話密鑰否則返回錯誤:會話密鑰協商302失敗,由于KS=KS',所以雙方得到的會話密鑰相同;6)終端A向服務器發送確認消息ACK和用固定密鑰Kfixed加密的隨機數N2,即發送ACK||E(Kfixed,N2),代理服務器將該確認消息轉發給終端B,終端B檢查隨機數N2的正確性,若正確,則主被叫用戶之間建立通信連接,開始通話;若不正確,則返回錯誤:會話密鑰協商302失敗;會話建立(104)用于本次會話密鑰的初始化及其他參數、器件的初始化;加密通話(105)包括聲音器件處理(501)、編碼/解碼(502)、RTP包封裝/解封(503)、數字簽名/簽名驗證(504)、RTP包加密/解密(505)、UDP包封裝/解封(506),加密過程針對所發送的RTP包,采用先DSA簽名后AES加密的方法,解密過程針對接收到的RTP包,采用先AES解密后簽名驗證的方法;通話結束(106),通過發送掛斷請求Bye(601),對端回復200OK(602)后,呼叫釋放(603),本次會話密鑰清零(60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未經東南大學常州研究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686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