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含氧化亞銅的雙波長吸光水性防偽油墨添加劑的制備工藝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46034.X | 申請日: | 2013-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37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fā)明(設(shè)計(jì))人: | 杜經(jīng)武;呂博;劉霞;劉保健;楊強(qiáng);高玉剛;楊輝;刁森森;李爽;郭家宏;鄧?yán)?/a>;楊文婷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陜西科技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C09D11/02 | 分類號: | C09D1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zé)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 地址: | 710021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氧化亞銅 波長 水性 防偽 油墨 添加劑 制備 工藝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防偽油墨添加劑的制備工藝,具體涉及一種含氧化亞銅的雙波長吸光水性防偽油墨添加劑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shù)
防偽油墨在印刷行業(yè)里應(yīng)用很廣,光學(xué)防偽油墨是防偽油墨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有價(jià)證券印刷中的光學(xué)防偽油墨,主要為紫外線防偽,在市場的應(yīng)用比較普遍,但是存在的問題是其防偽能力偏低,且易于被模仿;為了滿足市場上的防偽需求,急需開發(fā)新型的防偽技術(shù)。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種含氧化亞銅的雙波長吸光水性防偽油墨添加劑的制備工藝。
為了達(dá)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將納米氧化亞銅置于去離子水中,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劑,在室溫下利用超聲波將得到的混合體系分散均勻,即得到納米氧化亞銅溶液;其中,氧化亞銅、去離子水、表面活性劑的質(zhì)量比為(4-5):(100-200):(0.20-0.35),表面活性劑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和/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2)按照1:1的質(zhì)量比將固含量為1.3-1.7%的聚苯乙烯磺酸摻雜的聚乙撐二氧噻吩溶液與去離子水混合,然后加入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再在20-70℃下利用超聲波分散均勻,得到溶液A;其中,聚苯乙烯磺酸摻雜的聚乙撐二氧噻吩溶液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質(zhì)量比為10:0.02;
3)將納米氧化亞銅溶液與溶液A以1:(1-1.5)的質(zhì)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溶液B;然后將混合溶液B加熱至40-70℃,再在攪拌下向混合溶液B中加入醇溶劑以及粒徑為200-1000nm的粉體,反應(yīng)40-60分鐘,最終得到含氧化亞銅的雙波長吸光水性防偽油墨添加劑;其中,所加入的醇溶劑占步驟3)中納米氧化亞銅溶液質(zhì)量的25-40%,且醇溶劑為乙二醇或丙三醇;所加入的粉體占步驟3)中納米氧化亞銅溶液質(zhì)量的5-10%,且粉體為蒙脫土或羧甲基淀粉。
所述的步驟1)中納米氧化亞銅的粒徑為80-200nm。
所述的步驟1)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為索羅明A、帕薩明A、油酰替氨乙基二乙基胺、阿柯維爾A、聚乙烯多胺鹽、咪唑啉表面活性劑、高級脂肪胺鹽、季銨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Nα-椰子酰精氨酸乙酯、吡啶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喹啉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雙季銨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锍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鏻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鉮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劑、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型聚醚、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劑、三乙醇胺單硬脂酸酯、含磷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氨基酸衍生物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聚乙烯多胺鹽為季銨化聚4-乙烯基吡啶、聚硫酸三甲基聚乙烯銨或聚乙烯酰胺鹽酸鹽;
所述的咪唑啉表面活性劑為1-羥乙基-2-烷基-咪唑啉,其中,1-羥乙基-2-烷基-咪唑啉中烷基的碳原子數(shù)為5-20個;
所述的高級脂肪胺鹽是利用鹽酸、甲酸或乙酸中和高級伯胺、高級仲胺或高級叔胺得到的產(chǎn)物;
所述的季銨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為烷基三甲基季銨鹽、烷基二甲基芐基季銨鹽、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銨鹽、脂肪酰替氨基三烷基季銨鹽、咪唑啉型季銨鹽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聚氧乙烯型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酰烷醇胺、蓖麻油環(huán)氧乙烷加成物、長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酰烷醇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型聚醚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型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型聚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型聚醚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多元醇型表面活性劑為甘油酯型表面活性劑、聚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失水木糖醇脂肪酸酯、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溫、蔗糖脂肪酸酯、烷基糖苷、聚甘油多聚蓖麻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氨基酸衍生物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谷氨酸衍生物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N-酰基氨基酸的酯類、N-酰基氨基酸的酰胺、脲基甲撐油酰胺中的一種或多種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的步驟3)中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為十二烷基磺酸鈉、苯磺酸鈉、α-烯烴磺酸鹽、α-磺基單羧酸或伊捷邦A(yù)。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xué),未經(jīng)陜西科技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6034.X/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