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座椅骨架U型連接管件的生產自動線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45853.2 | 申請日: | 2013-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115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檢林;楊蘇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紅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53/88 | 分類號: | B21D53/88;B21D43/02;B21D43/1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座椅 骨架 接管 生產 自動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自動線,具體是一種用于加工汽車座椅骨架U連接管件的生產自動線。
背景技術
在現階段,國內用于對汽車座椅骨架的連接管件(呈U型)作成型加工的設備均為單機,即一人一機,操作一次完成一道工序。對于需要多工序成型加工的汽車座椅連接管,則需要多臺相互獨立的設備(壓力機,油壓機等),多人多次操作,由此就涉及到工序間設備、人員、流轉的排布,節拍的協調,物流通道是否流暢等繁復多樣的問題的協調。且多人操作造成穩定性差,節拍不一致,偶發因素干擾很大,產生很多不確定因素;多次操作造成一致性很差,造成很多未知因素影響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座椅骨架U型連接管件的生產自動線,它將多工序加工內容集合到一部復合設備上完成,工序流轉及節拍在設備設計初期即由控制系統設定完成,對人的要求降到最低限度,同時也提高了汽車座椅骨架U型連接管件的穩定性、一致性以及生產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座椅骨架U型連接管件的生產自動線,其包括機架,該機架的前側設有用于輸送待加工管件的自動送管機,該機架的后側設有用于將加工完成后的管件輸送出去的出料機構,該機架的頂部設置有工作臺,
所述工作臺上面安裝有自前向后依次布置的:對所述自動送管機輸送的管件作U型成型加工的第一加工模具、對所述第一加工模具加工后的管件作精加工的第二加工模具、以及對所述第二加工模具加工后的管件作沖孔加工的第三加工模具,
所述工作臺上面還安裝有自前向后依次布置的:用于將所述第一加工模具加工后的管件輸送給所述第二加工模具的第一機械手、用于將所述第二加工模具加工后的管件輸送給所述第三加工模具的第二機械手、以及用于將所述第三加工模具加工后的管件輸送給所述出料機構的第三機械手。
作為優選,每相鄰兩加工模具之間的距離與每相鄰兩機械手之間的距離相等。
本發明的優點是:
1、本發明的生產自動線將多道工序的成型沖孔加工設備集成在同一機架上,由油缸驅動的自動送管機完成首次送料后,由機械手按照控制系統設定好路線進行取料送料,消除了人為因素造成產品質量問題的因素,從而提高了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和一致性,而且占地面積小。
2、本發明的生產自動線在工作時,只需往前側的由氣缸驅動的自動送管機上加料,在后側的出料機構收料即可,各加工模具之間產品的傳送由機械手完成,無需人員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操作,其生產節拍由相應的油壓系統、氣壓系統、電機以及控制系統來實現,可排除人為因素的停機,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生產自動線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生產自動線的俯視圖,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加工模具均與機架相分離,圖中箭頭表示各個加工模具裝入機架時的方向;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對管件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中管件結構變化示意圖;
其中:1-機架,2-工作臺,3-自動送管機,4-第一加工模具,5-第二加工模具,6-第三加工模具,7-第一機械手,8-第二機械手,9-第三機械手,10-出料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汽車座椅骨架U型連接管件的生產自動線,包括機架1,該機架1的前側設有用于輸送待加工管件的自動送管機3,該機架1的后側設有用于將加工完成后的管件輸送出去的出料機構10,該機架1的頂部設置有工作臺2。該機架1上還設置有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包括油壓系統、氣壓系統和電機,控制系統由PLC編程控制箱、及顯示面板組成,同時該機架1上還設置光電保護系統。
所述工作臺2上面安裝有自前向后依次布置的:對所述自動送管機3輸送的管件作U型成型加工的第一加工模具4、對所述第一加工模具4加工后的管件作精加工的第二加工模具5、以及對所述第二加工模具5加工后的管件作沖孔加工的第三加工模具6。具有上述功能的第一加工模具4、第二加工模具5和第三加工模具6可以采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各種結構,即者三個加工模具的具體結構形式可采用本領域現有常規技術手段獲得,其具體結構形式不涉及本專利的發明點,在此不再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紅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蘇州紅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58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人機界面與控制器結合的數控鉆床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釘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