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二萜類化合物在治療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中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44754.2 | 申請日: | 2013-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26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藍鳴生;譚昌恒;馬健雄;陳路;宋志軍;朱大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 |
| 主分類號: | A61K31/7032 | 分類號: | A61K31/7032;A61P31/14;A61P1/16;C07H1/08;C07H15/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0023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二萜類 化合物 治療 病毒性肝炎 hcv 中的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天然藥物化學領域。具體的,涉及一種二萜化合物(II)的制備方法,以及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丙型肝炎(hepatitisC)最初被定義為輸血后非A非B型肝炎,1989年分離和確認其病原體為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Cvirus),全世界大約有2%的人群受到HCV感染,HCV感染者80以上發展成為慢性肝炎,其中20%可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目前抗HCV的治療無特效藥物。因此,從傳統中藥、植物和真菌資源中尋找新的抗HCV藥物或先導化合物的研究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廣西特色壯藥紅魚眼Phyllanthus?retIIculatus系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在壯族醫藥中,紅魚眼常用于治療肝炎、風濕關節痛等癥。?
本發明是在對上述壯藥進行化學成分系統研究和藥效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公開了一種具有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該化合物的抗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化合物(II)可以從壯藥紅魚眼及同屬植物中提取分離制備。具體步驟如下:紅魚眼藥材粗粉,用70%到100%含水低級醇類(甲醇、乙醇),在靜態或動態下,室溫或加熱(包括浸漬、滲漉、回流、微波等)提取,提取溶劑用量為藥材的5~15倍,提取次數為1~3次,提取液過濾、減壓或常壓蒸餾回收醇溶劑到收集液醇含量低于10%后,繼續蒸發濃縮到無醇味(相對密度1.05~1.25/80℃)、加水0.2~5倍量,充分混懸,混懸液用石油醚充分萃取,至萃取液濃縮后用香草醛-硫酸乙醇試劑檢查無反應,改用乙酸乙酯充分萃取,至萃取液濃縮后用香草醛-硫酸乙醇試劑檢查無反應,再改用正丁醇充分萃取,至萃取液濃縮后用香草醛-硫酸乙醇試劑檢查無反應。正丁醇萃取部分除去有機溶劑,減壓或常壓蒸發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1.50/80℃的浸膏,浸膏用適量甲醇溶解后,用適量硅膠(200~300目)拌樣,進行硅膠柱層析,用氯仿-甲醇溶劑系統(100∶1~1∶1)進行梯度洗脫,每1/6~1/8柱體積為一個餾分,用TLC檢測合并相同部分,再反復進行硅膠柱層析結合葡聚糖凝膠柱層析進一步純化制得二萜化合物(II)。?
本發明所制備的二萜化合物(II)結構符合下述通式:?
其中:R1可以是-OCH3或-OH;R2可以是-CH3或-OH;R3可以是-H或-Glu(-Glu代表葡萄糖基)。?
上述衍生物優選下述化合物1:?
經結構鑒定化合物1命名為19-hydroxyspruceanol19-O-β-D-glucopyranoside,為一種新的二萜吡喃糖苷。根據本發明人研究證明,上述化合物在125μg/ml~15625μg/ml濃度區間內對HCV復制子RNA有明顯抑制效果(p<0.05~p<0.01),無細胞毒藥物濃度區間為0~3125μg/ml。?
附圖說明
圖1是化合物1的ESI-MS(Positive)譜?
圖2是化合物1的ESI-MS譜(Negative)?
圖3是化合物1的IR譜?
圖4是化合物1的1H-NMR譜?
圖5是化合物1的13C-NMR譜?
圖6是化合物1的1H-1H?COSY譜?
圖7是化合物1的HMBC譜?
圖8是化合物1的HSQC譜?
具體實施實例?
化合物1的提取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藥用植物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475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帶自檢功能的無輻射電熱墊
- 下一篇:一種拆裝設備的吊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