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用慣性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43686.8 | 申請日: | 2013-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37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夏先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7/36 | 分類號: | F16K17/36;F16K31/08;F16K31/52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 地址: | 400037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慣性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動汽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電動汽車上的慣性閥。
背景技術
目前,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開發熱點,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開發,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開發的重點,各大汽車企業都在投入巨資進行研發。電動汽車是一種新型車輛,其安全問題特別引人關注。由于技術尚在發展期,也出現過電動汽車因碰撞而燃燒的情況。因此,如何實現電池包安全、防火、防漏電,是行業內正努力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電池包安全性的電動汽車用慣性閥。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電動汽車用慣性閥,該慣性閥(3)具有外殼(3a),在所述外殼(3a)的后端開設出氣口(3c),外殼(3a)左右方向的一端開設進氣口,該進氣口與外殼(3a)的內腔連通,且進氣口內裝有閥芯(12),所述閥芯(12)由凸輪(7)控制,該凸輪(7)活套于芯軸(8)上,且凸輪(7)通過連桿(9)與慣性錘(10)連接,所述慣性錘(10)由外殼(3a)內嵌裝的永磁塊(11)吸附定位。
本發明所述的慣性閥安裝于電動汽車電池包本體的頂部,在慣性閥的旁邊設置二氧化碳氣瓶,二氧化碳氣瓶的出氣口通過第一高壓管與慣性閥的進氣口連接,慣性閥的出氣口通過第二高壓管與分流管的內部連通,分流管設置于電池包本體內。
慣性閥為常閉狀態,在電動汽車正常行駛時,慣性錘處于中間位置,并由永磁體依靠磁力定位。車輛正常的加減速慣性錘都不會產生運動,只有加速度超過限制時,即電動汽車發生猛烈碰撞的時候,無論前碰或后碰,慣性錘在慣性力的作用下,繞芯軸向前或向后轉動,并帶動凸輪一起轉動,凸輪轉動的同時,壓迫芯軸將閥門的進氣口打開,使二氧化碳氣瓶內的二氧化碳氣體通過第一高壓管進入慣性閥內,然后從慣性閥的出氣口通過第二高壓管流向分流管,最后通過分流管上的噴射孔噴入電池包本體內的各空間,這樣排除了電池包本體內的氧氣,達到滅火、防止電池包燃燒的目的。由此可見,慣性閥不僅結構簡單,裝配容易,而且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開啟通氣,性能非常可靠。因為通過慣性閥向電池包內噴入的是二氧化碳氣體,不會造成電池包內電子部件和動力電池損壞,也不會產生漏電,安全性有保障。
所述閥芯(12)的內端伸入外殼(3a)的內腔中,并與凸輪(7)相抵接,閥芯(12)的外端伸入接頭(13)內,并與錐形彈簧(14)的一端抵接,所述錐形彈簧(14)的另一端與接頭(13)內壁上的環形凸臺相抵接,接頭(13)與外殼(3a)螺紋配合。以上結構一方面閥芯響應凸輪的動作靈敏,另一方面,閥芯在錐形彈簧的作用下頂靠在凸輪的一端,凸輪另一端的慣性錘由永磁體吸附,能夠進一步提高慣性錘及凸輪定位的可靠性。
所述永磁塊(11)為圓柱結構,并位于慣性錘(10)的上方,永磁塊(11)嵌裝于外殼(3a)內設置的圓形腔室中,所述永磁塊(11)的頂面與彈性墊(14)貼合,永磁塊(11)的底面為上大下小的錐面,該錐面嵌入慣性錘(10)頂面對應設置的錐槽中。以上結構慣性錘在受到永磁塊磁力定位的同時,還受永磁塊的重力以及彈性墊提供的彈力,并且永磁塊與慣性錘之間通過錐面配合,這樣確保了慣性錘定位可靠,使車輛正常行駛或者輕微碰撞時慣性閥始終保持常閉。
在所述外殼(3a)的內部一體形成有定位臺(3b),所述閥芯(12)從該定位臺(3b)中穿過,并在定位臺(3b)朝向凸輪(7)的端面上裝有前后兩個減震墊(15)。減震墊起緩沖減震的作用,以避免受到激烈碰撞時慣性錘直接撞擊外殼而造成慣性閥損壞。
有益效果:本發明在電動汽車發生碰撞等極端情況下開始工作,可在碰撞發生后數秒鐘內將二氧化碳氣體充滿電池包,從而有效防止了因車輛碰撞而引發的電池包燃燒,保障了電池包、電動汽車及人員的安全性,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響應快速,可靠性好等特點,有利于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在電池包本體上的布置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慣性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側視圖。
圖5為安全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36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