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硅油檢測器和電力終端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40832.1 | 申請日: | 2013-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69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忠喜;高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泰科電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41 | 分類號: | G01N21/41;G01M3/3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孫紀泉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硅油 檢測器 電力 終端 組件 | ||
1.一種硅油檢測器,包括:
由透明材料介質制成的透明部件(100);和
激光源(200),用于向所述透明部件(100)內發射激光束(L),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明部件(100)上形成有凹槽(110),所述凹槽(110)具有朝向入射的激光束(L)的側面(111);
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上的入射角θ被選擇為使得:
當所述凹槽(110)中為空氣介質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處發生全發射,并沿全反射路徑(L1)從所述透明部件(100)中射出;
當所述凹槽(110)中為硅油介質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處發生折射而不發生全反射,并沿不同于全反射路徑(L1)的折射路徑(L2)從所述透明部件(100)中射出,
因而能夠根據激光束從透明部件(100)中射出的路徑的不同來判斷是否有硅油流到所述透明部件(100)的凹槽(110)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檢測器,其特征在于:
當透明材料介質的折射率n1大于硅油介質的折射率n2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上的入射角θ被選擇為滿足下面的公式(1):
arcsin(1/n1)=θc1≤θ<θc2=arcsin(n2/n1)(1),
當透明材料介質的折射率n1小于硅油介質的折射率n2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上的入射角θ被選擇為滿足下面的公式(2):
arcsin(1/n1)=θc1≤θ<90°(2),
其中,
θc1為所述激光束(L)由所述透明材料介質射到所述透明材料介質與空氣介質的界面時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
θc2為所述激光束(L)由所述透明材料介質射到所述透明材料介質與硅油介質的界面時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
空氣介質的折射率等于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硅油檢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材料介質的折射率n1和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上的入射角θ被選擇為使得:
當所述凹槽(110)中為水介質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處發生全發射,并沿全反射路徑(L1)從所述透明部件(100)中射出,因而能夠防止將水介質誤報成硅油介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硅油檢測器,其特征在于:
當透明材料介質的折射率n1大于硅油介質的折射率n2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上的入射角θ被選擇為滿足下面的公式(3):
arcsin(n3/n1)=θc3≤θ<θc2(3),
當透明材料介質的折射率n1小于硅油介質的折射率n2時,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在所述側面(111)上的入射角θ被選擇為滿足下面的公式(4):
arcsin(n3/n1)=θc3≤θ<90°(4),
其中,
θc3為所述激光束(L)由所述透明材料介質射到所述透明材料介質與水介質的界面時發生全反射的臨界角,
n3為水介質的折射率,并且水介質的折射率n3小于透明材料介質的折射率n1和硅油介質的折射率n2。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硅油檢測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110)的朝向所述入射的激光束(L)的側面(111)為與水平方向成預定夾角的傾斜側面或與所述水平方向垂直的豎直側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泰科電子公司,未經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泰科電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083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