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淤泥改性材料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36556.1 | 申請日: | 2013-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218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29 |
| 發明(設計)人: | 孫秀麗;李志華;陳一軒;田洪圓;邱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8/26 | 分類號: | C04B28/26;C04B28/04;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淤泥 改性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項發明屬于水利工程及環境巖土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水利工程和土建工程中產生的淤泥進行改性資源化利用的一種改性材料。
背景技術:
我國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但是這美好的景象正在逐漸的消失。中國每年平均有20個天然湖泊在消亡,建國50多年來已經減少了約1000個內陸湖泊。目前中國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以太湖為例,近年由于經濟發展、人口膨脹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湖泊生態系統結構正在遭受破壞,太湖已經連續發生了湖泊萎縮、功能退化、水質污染、濕地減少等現象。隨著太湖富營養化程度的加劇,全湖69.83%的面積為污染淤泥所覆蓋,厚度最大處達5m以上,淤泥總蓄積量為19.15×108m3。淤泥疏浚是根治江河湖泊污染的重要舉措,疏浚淤泥是一種高含水率的工程廢棄土,壓縮性高、強度低,工程性質較差,造成其安全處理和處置成為世界性的難題。通過技術處理將廢棄的淤泥轉化為能有效利用的新生土資源是各國應用和研究的主流,淤泥改性是污泥資源化利用的主要有效途徑。
淤泥改性的一般方法是通過加入某種改性劑,利用改性劑的膠凝作用,與淤泥發生水化反應,改變淤泥顆粒的性質、大小及形態,從而達到改善淤泥物理、力學性質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改性材料對淤泥進行改性,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較多的改性材料添加量普遍較大,比如摻加大量的水泥和粉煤灰,這樣增加了改性成本。
發明內容:
本項發明針對傳統淤泥改性方法中水泥和粉煤灰摻加量大的問題,提出采用礦粉和偏硅酸鈉代替部分水泥和粉煤灰,摻入后不僅大大提高了淤泥的抗剪強度,并對其后期強度的增長有明顯的作用,且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
為實現以上的目的,本發明專利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淤泥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淤泥中摻入水化膠凝材料、潛在水化膠凝材料和偏硅酸鈉;
所述的水化膠凝材料占淤泥重量的2~8%;
所述的潛在水化膠凝材料占淤泥重量的10-40%;
所述的偏硅酸鈉占淤泥重量的1.2~12%。。
所述水化膠凝材料為復合硅酸鹽水泥P.C325。
所述潛在水化膠凝材料為一級粉煤灰S95和S105級礦粉,其中粉煤灰占淤泥重量的5~20%,礦粉占淤泥重量的5~20%。
所述的偏硅酸鈉為九水偏硅酸鈉。
本發明專利優點和效果為:
(1)大大降低改性成本:改性材料中膠凝材料和潛在膠凝材料用量大大減少,操作簡單,易推廣;
(2)改性時間大大縮短:改性后淤泥17d即可作為填土工程用土工材料;
(3)節能環保:改性后淤泥土性質穩定,有效防止污染物擴散;
(4)應用廣泛:改性后淤泥可廣泛用作各種填土工程,如堤岸加固、道路建設、低洼填方等。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發明專利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專利作進一步詳述。
一種淤泥改性材料,各組分按以下重量百分比制成:
水泥2~8%
粉煤灰5~20%
礦粉5~20%
偏硅酸鈉1.2~12%;
本項發明利用水泥中膠體與粘粒表面離子的交換與團粒化作用、水化反應以及碳酸化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穩定的結晶礦物和膠體。利用粉煤灰和礦粉的填充、吸水作用以及水化作用來提高淤泥的密實度和硬度。利用偏硅酸鈉的膠體性質、高度的吸附能力及水化生成硅膠顆粒來填塞粘粒間的空隙,從而提高淤泥的強度。本項發明的改性材料的反應方程式為(1)-(9):
Ca(OH)2+Na2O·nSiO2+mH2O→CaO·nSiO2·mH2O+NaOH(1)
SiO2+CO2+H2O→H2SiO3+CO32-(2)
2(3CaO·SiO2)+6H2O→3CaO·2SiO2·3H2O+3Ca(OH)2(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365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