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套環(huán)以及拉索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36207.X | 申請日: | 2013-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99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江平;黃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G11/00 | 分類號: | F16G1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曲瑞 |
| 地址: | 22100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以及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套環(huán)以及設置該套環(huán)的拉索結構。
背景技術
在工程機械中,拉索是一種連接結構件的鋼索,其是用于傳遞拉力的結構,例如小噸位履帶起重機用于變幅的拉索,輔助安裝的拉索等,在實際工作中其受力可從幾頓到幾十噸不等。
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技術中拉索的實施方案(或稱:實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方案一、如圖1所示,鋼絲繩兩頭壓制接頭3與接叉8。
通過壓制、澆鑄等工藝將接頭3、接叉8固結成型在鋼絲繩2兩端,保證接頭3、接叉8能夠順序連接。
方案二、如圖2所示,鋼絲繩吊索6外加連接板7。
鋼絲繩吊索6是鋼絲繩2在兩端用鋁合金或鐵合金套管4通過機械壓制成環(huán)眼再在兩端裝上重型套環(huán)5制成,重型套環(huán)5是一種有槽溝的薄金屬環(huán),用來保護鋼絲繩吊索6末端的套圈。該方案與方案一相比工藝穩(wěn)定,成品率高。在需要通過連接而達到所需長度時,通過連接銷軸9和連接板7將多個鋼絲繩吊索6連接起來。
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方案一:
如圖1所示,方案一中接頭3、接叉8通過壓制、澆鑄等工藝固結在鋼絲繩2的兩端,由于鋼絲繩2隱藏在接頭3、接叉8內,加工時無法完整看清內部固結情況,沒法實時跟蹤整個加工過程,加工質量無法保證,造成的結果就是報廢率較高,不僅間接提高了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檢測難度較大,容易出現不合格品過檢以及不合格品被使用的情況,嚴重影響使用安全。同時由于整個接頭3、接叉8使用金屬材料較多,重量很重,不便于安裝及轉運。
方案二
如圖2所示,方案二中鋼絲繩吊索6的制造過程中,會在鋼絲繩2的兩端用鋁合金或鐵合金套管4通過機械壓制成環(huán)眼,再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各種金屬套環(huán)增加繩環(huán)承載能力。但實際工作中多數情況是需要根據工作需要調整整個拉索長度,不可能所有長度都配備一根拉索,于是就需要通過不同長度的拉索的連接組合達到需要長度,而鋼絲繩吊索6由于兩側都為單耳的形式,進行拉索組合時需要額外增加連接板7,這不僅增加了拆裝過程的難度,同時由于增加了配件,也增加了存貯管理難度,降低了拆裝效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套環(huán)以及設置該套環(huán)的拉索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不便于組合、拆裝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套環(huán),包括第一連接部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其中:
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位置相對的兩側,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各自均設置有通孔;
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彼此固定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為一體式結構。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方向上位置相對的兩側,所述第二連接部為板狀,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存在間隙,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間隙不小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尺寸。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中其中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通孔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中其中另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通孔彼此同軸。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為澆鑄而成的一體式結構。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相連的一端還設置有坡面,所述坡面朝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方向逐漸升高。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長度方向重合或平行。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拉索結構,包括第一套環(huán)、繩體、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環(huán),所述第二套環(huán)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套環(huán);其中:
所述第一套環(huán)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套環(huán)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套環(huán)上各自均設置有掛接用槽溝;
所述繩體兩端部中的其中一端部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環(huán)上的所述掛接用槽溝內,且該端的末端與所述繩體均嵌于所述第一套管內并通過所述第一套管鎖緊;
所述繩體兩端部中的其中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環(huán)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上的所述掛接用槽溝內,且該端的末端與所述繩體均嵌于所述第二套管內并通過所述第二套管鎖緊。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環(huán)與所述第二套環(huán)至少其中之一上還設置有減重孔。
在一個可選或優(yōu)選地實施例中,所述減重孔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一套環(huán)或所述第二套環(huán)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362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纜用精密金屬材料
- 下一篇:夾層通風型耐高溫熱風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