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點陣復合材料平板自動編織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36136.3 | 申請日: | 2013-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74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方岱寧;曾濤;裴永茂;饒國光;陳浩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4C3/02 | 分類號: | D04C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萬象新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蘇愛華 |
| 地址: | 10087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點陣 復合材料 平板 自動 織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編織點陣復合材料平板成型機,屬于復合材料制備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點陣復合材料是一種通過模擬分子點陣構型而設計出來的有序多孔超輕質結構材料,這樣的設計可為點陣材料減輕重量,提高其比剛度和比強度,并在同等重量下比微結構無序的金屬泡沫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吸能效果;網架間的空隙能夠執行儲油、配置電池、對流換熱等功能化要求;同時,它還具有良好的促動、降低噪音和屏蔽電磁輻射能力。目前國內外點陣復合材料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制造點陣復合材料的大型點陣復合材料編織機設備的匱乏,現有的制備方法主要是通過人工編織完成,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產品性能差、生產幾何尺寸小,抑制了點陣復合材料在重要領域的應用。
現代數控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機床控制新技術,它是綜合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傳感檢測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機械制造技術的最新成就形成的一種高新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數控技術是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必不可少的物質手段。
因此,本發明吸收現代復合材料制備工藝的理念,采用機械設計中成熟的數控技術,創制一種能夠自動化生產點陣復合材料平板的制備機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配套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編織點陣復合材料平板的成型機,采用數控的方法機械化編織,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編織尺寸大,產品質量穩定,為點陣復合材料推廣使用提供了工藝保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點陣復合材料平板自動編織機,包括:復合材料平板固定機構、行走機構、纖維穿絲機構和數控編程機構。其中,
所述復合材料平板固定機構,可采用臥式或立式,分別緊固預先處理好的復合材料平板,并可根據平板尺寸設計要求,長寬可在200mm-1000mm內進行調節,兩平板平行間距在5mm-80mm之間進行調節;
所述行走機構,設置在復合材料平板固定機構的兩側,分別安裝導軌和伺服,行走機構可根據數控軟件的設計在平行于復合材料平板的平面內x和y兩個方向進行平動;
所述纖維穿絲機構,包括穿針支座、驅動機構、數控旋轉部件、穿針;穿針支座設置在行走機構上,數控軟件可以控制旋轉穿針的角度、松開或緊固穿針;驅動機構使穿針支座垂直于復合材料平板進行運動;
所述數控編程機構,包括編程部件和執行部件,主要根據點陣復合材料結構和功能設計的需求,預設并控制行走機構的運動軌跡、穿絲機構的穿絲角度和穿絲絲孔的間距,自動編織點陣平板復合材料。
本發明同時提供一種自動編織三棱錐型點陣復合材料平板的方法,利用上述的點陣復合材料平板自動編織機,將兩塊預先處理好的復合材料平板,分別固定在復合材料平板固定機構上,通過數控編程機構編程部件的設計,調整纖維穿絲機構數控旋轉部件至固定角度,通過數控編程機構執行部件,使得帶有復合材料纖維絲的纖維穿絲機構穿針,在兩面板間按照設定好的運行路徑進行自動編織成三棱錐型點陣復合材料平板。
本發明同時提供一種自動編織四棱錐型點陣復合材料平板的方法,利用上述的點陣復合材料平板自動編織機,將兩塊預先處理好的復合材料平板,分別固定在復合材料平板固定機構上,通過數控編程機構編程部件的設計,調整纖維穿絲機構數控旋轉部件至固定角度,通過數控編程機構執行部件,使得帶有復合材料纖維絲的纖維穿絲機構穿針,在兩面板間按照設定好的運行路徑進行自動編織成四棱錐型點陣復合材料平板。
本發明采用機械化自動制備方法,生產效率高,編織尺寸大,易實現,為點陣復合材料推廣使用提供了工藝保障。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自動編織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纖維穿絲機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制備的點陣復合材料平板示意圖。(a)點陣復合材料平板示意圖(b)三棱錐芯材(c)四棱錐芯材
圖中表示列示如下:
11-17復合材料平板固定機構;21-24行走機構;31-34纖維穿絲機構;41-42數控編程機構;5預先處理好的復合材料平板;6復合材料纖維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未經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3613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照明裝置
- 下一篇:一種物聯網智能照明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