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客戶端及其界面資源的控制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035306.6 | 申請日: | 2013-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705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潘林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44 | 分類號: | G06F9/4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戶端 及其 界面 資源 控制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客戶端及其界面資源的控制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基于C/S結構的系統,將任務劃分給Server端和Client端,從而充分利用兩端軟硬件環境的優勢,同時提高系統的性能以及用戶體驗。在該系統中,Client端程序(以下簡稱為“客戶端程序”)的任務是將用戶的要求提交給Server程序,再將Server程序返回的結果以特定的形式反饋給用戶,同時客戶端程序本身也具備一定的邏輯和數據處理能力;Server程序的任務是接收客戶端程序提出的服務請求,進行相應的處理后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程序,Server程序也可以主動下發數據或命令給客戶端程序。
在現有技術中,控制客戶端的界面表現是通過不同的命令號或者錯誤碼來實現的,同時不同的命令號配合其他參數一起使用,來滿足不同的展示需求。客戶端利用不同的命令號或錯誤碼來實現不同的界面展示。例如在即時通信應用中,服務器通過特定的命令號加上相關文字和URL信息,控制即時通信的客戶端在電腦桌面右下角顯示出一個提示窗口來顯示某條新聞摘要;同時通過另外一個命令號和相關參數信息來控制即時通信主面板上面顯示小黃條來提示帳號安全相關信息。
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是,不同的業務需求需要通過不同的命令號來區分,且需要不同模塊分別實現,成本較大。同時界面的表現缺乏統一的描述,可復用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客戶端及其界面資源的控制方法和系統。可解決現有技術中,服務器控制客戶端界面資源需要使用不同的命令號和控制參數來實現,同時,也需要針對不同的業務類型在客戶端部署不同的接口進行管理,客戶端匹配的應用程序開發復雜,通用性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客戶端界面資源的控制方法,包括:
識別出服務器發送的控制指令,該控制指令包括控制信息和描述信息;
根據所述描述信息得到客戶端界面上的目標控件;及
控制所述目標控件執行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操作。
相應地,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客戶端,包括:
識別模塊,用于識別出服務器發送的控制指令,該控制指令包括控制信息和描述信息;
定位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描述信息得到客戶端界面上的目標控件;及
執行模塊,用于控制所述目標控件執行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操作。
實施本發明的實施例,服務器和客戶端可以預先通過統一的協議定義了包括控制信息和描述信息的控制指令,客戶端解析服務器發送的控制指令,通過控制信息明確對目標控件操作的類型及通過描述信息定位到唯一的目標控件。與現有技術相比,控制客戶端界面資源不需要使用不同的命令號和控制參數來實現,同時,也不需要針對不同的業務類型在客戶端部署不同的接口進行管理,本發明只需要在客戶端部署一個標準接口進行統一管理,極大降低了客戶端應用程序的開發難度,提高了客戶端的通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客戶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客戶端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和圖1中執行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客戶端界面資源的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客戶端界面資源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客戶端界面資源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客戶端1的結構示意圖,該客戶端1包括:
識別模塊11,用于識別出服務器(圖中未示出)發送的控制指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經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353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