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光板以及背光模組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33672.8 | 申請日: | 2013-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089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嘉尹;翁巾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F21S8/00;F21V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 地址: | 中國臺灣高雄***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光板 以及 背光 模組 | ||
本發明要求申請人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03月16日提出的申請號為“101109144”、名稱為“導光板與背光模組”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結合于本發明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光板以及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發光二級管(LED,Light-Emitting?Diode)等點光源的快速發展,背光模組的光源型態逐漸由線光源轉變成點光源,例如由傳統的線狀的冷陰極燈管改成點狀的發光二級管。
對于一般的導光板而言,光源所發出的光束需在導光板中行經一段混光距離,才能均勻的由導光板射出,導光板在混光區域中光線分布不均,一般將混光區域稱之為非可視區或無效區。用來遮蔽非可視區的遮蔽物越寬,非可視區的范圍就越大,為了達到均勻出光的效果,減少混光距離,設計上多會在導光板中設計微結構區。
若遮蔽物范圍太短,極容易在非可視區產生外觀漏光現象,而由于發光二級管的指向性高,因此,背光模組的非可視區漏光的亮暗不均情況相當嚴重。如此,使用者眼睛看見背光模組入光面的外觀亮度均勻度差,常有亮點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導光板以及背光模組,能夠有效防止入光面亮度不均勻產生亮點現象。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導光板具體包括:
主體和若干條紋微結構;
主體包括:
入光面、出光面和反射面;
出光面與反射面相對;
入光面接合在出光面與反射面之間;
出光面上設有微結構區;
微結構區與入光面相鄰;
若干條紋微結構設在微結構區內。
可選的,
若干條紋微結構包括:
若干V型切槽結構和/或若干R型切槽結構;
若干R型切槽結構的圓心角范圍為60°至120°;
若干V型切槽結構的圓心角范圍為60°至120°。
可選的,
若干條紋微結構與入光面的法線方向平行;
若干條紋微結構等距排列。
可選的,
若干條紋結構在出光面上的范圍從入光面端沿法線方向延伸20mm以內。可選的,
導光板還包括:
若干點狀微結構;
若干點狀微結構設置于微結構區內。
可選的,
若干點狀微結構包括:
噴砂點狀微結構或鐳射點狀微結構。
可選的,
主體為均勻厚度平板;
或,
主體包括:
漸縮部和平板部;
若干條紋微結構和/或若干點狀微結構設置在漸縮部和/或所述平板部上。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導光板,具體包括:
主體和若干點狀微結構;
主體包括:
入光面、出光面和反射面;
出光面與反射面相對;
入光面接合在出光面與反射面之間;
出光面上設有微結構區;
微結構區與入光面相鄰;
若干條點狀結構設在微結構區內。
可選的,
若干點狀微結構包括:
噴砂點狀微結構或鐳射點狀微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具體包括:
導光板、遮蔽物和若干光源;
遮蔽物用于產生非可視區;
導光板包括:
主體和若干條紋微結構;
或,
主體和若干點狀微結構;
或,
主體、若干條紋微結構和若干點狀微結構;
主體包括:
入光面、出光面和反射面;
出光面與反射面相對;
入光面接合在出光面與所述反射面之間;
出光面上設有微結構區;
微結構區與入光面相鄰;
若干條紋微結構和/或點狀微結構設在微結構區內;
若干條紋微結構與入光面的法線方向平行。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具有以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3367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