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30256.2 | 申請日: | 2013-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02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賈麗麗;陳秀云;朱紅麗;李友;馬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13/12;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下式 背光 模組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顯示技術領域,大尺寸的顯示裝置中為保證其顯示時的輝度多采用大尺寸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特別是大尺寸液晶顯示裝置中,由于液晶本身不能發光,更需要采用大尺寸背光模組提供光源。
如圖1a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組一般包括反射片06、擴散板07、位于反射片06朝向擴散板一側的多個光源05以及支撐上述擴散板07的支架10。直下式背光模組中采用支架10來支撐擴散板07以及位于擴散板07上的顯示面板的重量。然而隨著直下式背光模組尺寸的增加,必然要增加支架10頂部與擴散板07之間的接觸面積,以確保支架10支撐擴散板07以及液晶面板時的穩定性。
直下式背光模組中采用的支架10的材料一般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C材料的折射率為1.586,且光線是從空氣入射到PC材料的支架10中,所以;根據折射定律:
nasina=nbsinb
其中na=1,nb=1.586
當光線從空氣中入射到支架10內部時在支架10的側面形成的介面處發生折射。
以圖1b中所示光線30為例,光線30與支架10底座的底面之間的夾角為30°,支架10的側面1和側面2與底座底面之間的銳角夾角均為60°,則光線30在側面1上的入射角度a1為60°,光線30自側面1射入支,10后的折射角為a2,自支架10的側面2射出時,入射角為a3,射出支架10后光線40的折射角為a4,根據折射定律:
naSin(a1)=nbSin(a2),nbSin(a3)=naSin(a4);
其中,na=1,nb=1.586(pc);
a1=60°,所以,光線40的最終折射角為a4=45.85°,光線40與水平方向的夾角a5=-15.85°,因此,光線30在穿過支架10折射之后的光線40向偏離支架10頂部的方向折射。
隨著支架10頂部與擴散板07之間接觸面積的增大,光線折射后偏離支架10頂部的距離越大,擴散板07與支架10頂部的接觸位置的光線越稀疏,進而在點燈狀態下擴散板07上形成的支架10的暗影越明顯,從而影響產品的顯示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該直下式背光模組能夠減輕在點燈狀態下擴散板上形成的支架的暗影,提高顯示質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擴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擴散板一側的多個光源以及多個支架,每一個所述支架安裝于所述反射片、且頂部與所述擴散板相抵,每一個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體和位于所述支架主體側面的多個微介面處理結構;其中,
每一個所述微介面處理結構具有朝向所述支架主體底座的微介面,所述微介面與所述主體底座的底面之間沿所述微介面處理結構背離所述支架主體方向的夾角角度為0°~90°。
優選地,所述微介面處理結構為位于所述支架主體的側面、且凸向所述支架主體外側的多個微結構棱鏡;其中,
每一個所述微結構棱鏡中的微介面為朝向所述支架主體底座的介面,所述微介面與所述支架主體底座的底面之間沿所述微結構棱鏡凸起方向的夾角角度為0°~90°。
優選地,所述夾角的角度為0°~60°。
優選地,每一個所述微結構棱鏡與所述支架主體之間具有注塑而成的一體式結構。
優選地,每一個所述微結構棱鏡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
優選地,每一個所述微結構棱鏡的截面形狀為扇形。
優選地,所述支架本體的側面涂覆有擴散粒子層,所述微介面處理結構為位于所述擴散粒子層內的擴散粒子。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提供的任一種直下式背光模組。
本發明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擴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擴散板一側的多個光源以及多個支架,每一個所述支架安裝于所述反射片、且頂部與所述擴散板相抵,每一個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體和位于所述支架主體側面的多個微介面處理結構;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302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