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木炭、黑麥草偶合體凈化處理養殖廢水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28751.X | 申請日: | 2013-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84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芳;朱健;陳思琳;劉元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芳;朱健;陳思琳;劉元生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貴陽東圣專利商標事務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楊云 |
| 地址: | 550025 貴州省貴陽市花溪***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木炭 麥草 偶合 凈化 處理 養殖 廢水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凈化處理養殖廢水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木炭、黑麥草偶合體凈化處理養殖廢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隨著規模化、集約化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廢水排放已成為水環境質量和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成因。養殖廢水主要由尿液、飼料殘渣、糞便沖洗水組成,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以及N、P等營養物質。直接排放未經處理的養殖廢水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不僅會導致水體發臭、水生物的大量死亡;而且其中的N、P還會使水富營養化,造成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濃度過高,長期飲用會引起中毒。另外,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連續、過量的排入農田還會導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性、透水性下降并板結、鹽化,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和農作物的生長。廢水中殘留的獸藥進入環境,可能轉化為環境激素或環境激素的前提物,直接破壞生態環境并威脅人類健康;廢水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一旦進入環境還會嚴重危害造成人、蓄傳染病蔓延,導致疫情發生。
目前,畜禽養殖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由于畜禽養殖廢水排量大,溫度低,廢水中固液混雜,纖維含量和有機物含量高,固形物體積較小,因此很難進行分離。另外,由于沖洗時間相對集中,使得處理過程無法連續進行;廢水中的COD、BOD等嚴重超標,懸浮物多,氮、磷含量豐富且不易去除,單純采用物理、化學或者生物處理方法,處理效果都不理想。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凈化效果佳、生態效應好,利用木炭、黑麥草偶合體凈化處理養殖廢水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分別在依次串聯連通的三級處理池中裝填厚度為25㎜、粒度為5~10㎜的碎石,在該碎石表面鋪墊木炭,在木炭表面種植黑麥草,按1.2m2種植面積日處理廢水2m3的流量向第一級處理池注入養殖廢水;其中,第一級處理池按表進底出的方式布水、第二和第三級處理池按底進表出的方式布水,三級處理池中的木炭層厚度為100㎜、木炭粒度為0.5~10㎜。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采用以下優選方案:第一級處理池中的木炭是粒度為0.5~2.5㎜的細粒度木炭;第二和第三級處理池中的木炭為兩層,下層是粒度為2.5~5㎜、厚度為50㎜的中粒度木炭層,上層是粒度為5~10㎜、厚度為50㎜的粗粒度木炭層。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將物理吸附和生物凈化處理兩種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因此能夠利用三級處理池中的木炭逐級吸附處理而去除廢水中的大部分N、P及COD,然后再通過種植在木炭上的黑麥草吸收大量的養分元素、并繼續吸收廢水中的N、P及COD,從而實現水質凈化。檢測表明,經本發明方法處理的養殖廢水色度好、無臭味,氨、氮去除率達77.65%~93.22%,總磷去除率可達76.81%~81.58%,COD去除率可達69.8%~81.78%;而黑麥草根吸收潛流廢水中和吸附在木炭基質層中的營養成分,長勢好,茂密濃綠,可作為綠化用草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方法所采用的處理池結構示意圖。
圖中:第一級處理池1???碎石2???細粒度木炭3???第二級處理池4???中粒度木炭層5???第三級處理池6???粗粒度木炭層7???進水管8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在第一級處理池1的上方布置進水管8,第一級處理池1的底部通過水管與第二級處理池4的底部連通,在靠近該第二級處理池池口處設有與第三級處理池6的底部連通另一根水管,在該第三級處理池靠近池口的位置設有出水管。
在第一級處理池1、第二級處理池4和第三級處理池6中裝填一層厚度為25㎜、粒度為5~10㎜的碎石2,在第一級處理池1中的碎石2表面鋪墊一層厚度為100㎜、粒度為0.5~2.5㎜的細木炭3,在該細木炭的表面種植黑麥草;分別在第二級處理池4和第三級處理池6中的碎石2表面鋪墊一層厚度為50㎜、粒度為2.5~5㎜的中粒度木炭層5,在該中粒度木炭層的表面鋪墊一層厚度為50㎜、粒度為5~10㎜的粗粒度木炭層7,在各粗粒度木炭層7的表面種植黑麥草;按1.2m2種植面積日處理廢水2m3的流量控制進水管8的出水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芳;朱健;陳思琳;劉元生,未經劉芳;朱健;陳思琳;劉元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875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