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固態(tài)聚合氯化鋁的生產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24617.2 | 申請日: | 2013-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3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許志遠;郭小七 | 申請(專利權)人: | 焦作市愛爾福克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F7/58 | 分類號: | C01F7/5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4191 河南省焦作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態(tài) 聚合氯化鋁 生產 制備 方法 |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污水處理劑的生產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固態(tài)聚合氯化鋁的生產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合氯化鋁是一種無機高分子混凝劑,是對自來水和工業(yè)污水進行凈化的凈化處理劑,其合成方法有很多種,目前,行業(yè)內聚合氯化鋁生產廠家多采用鋁酸鈣粉或鋁礬土生產聚合氯化鋁,但由于鋁酸鈣粉或鋁礬土本身的成分特點和工藝條件的不同,最終反應液中會含有一定量的水不溶物殘渣,其主要成分是硅膠,現在行業(yè)內一般通過自然沉降或過濾后制成水溶液,其聚合氯化鋁的固含量低,而且在沉降或過濾過程中硅膠易阻塞濾布,沉降的速度慢、時間長,效果不好。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固態(tài)聚合氯化鋁物料的生產制備方法,去除聚合氯化鋁中的水不溶解殘渣,提高固態(tài)聚合氯化鋁中的固含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固態(tài)聚合氯化鋁的生產制備方法,其步驟為:
(1)將濃度為20~30%的1.32~1.4噸的鹽酸在反應釜中升溫到90~110℃,加入0.55~0.6噸的鋁釩土恒溫反應1~2小時;
(2)加入0.3~0.4噸的鋁酸鈣粉進行聚合,得到液體聚合氯化鋁溶液;
(3)測定聚合氯化鋁溶液中的硅膠成分含量,按硅膠成分含量的4~5倍加入螢石,恒溫反應15~30分鐘;
(4)將反應后的氯化鋁溶液過壓濾機過濾,得到純凈的聚合氯化鋁溶液,注意在過濾時要定期更換清洗濾布;
(5)將純凈的聚合氯化鋁溶液加入干燥烘干設備后進行高溫烘干,烘干溫度為100~320℃,烘干10~20秒后得到固態(tài)的聚合氯化鋁;
(6)檢驗裝包入庫。
進一步,所述的干燥烘干設備為離心噴霧干燥設備。
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在生產過程中用螢石與聚合氯化鋁溶液中的硅膠反應溶液中粘度高的硅膠生成粘度低的氟化硅,從而大大降低了過濾難度,濾布經清洗后可重復利用,從而縮短生產時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固態(tài)氯化鋁中的固含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1:
(1)將濃度為20%的1.4噸的鹽酸在反應釜中升溫到90℃,加入0.55噸的鋁釩土恒溫反應1小時;
(2)加入0.3噸的鋁酸鈣粉進行聚合,得到液體聚合氯化鋁溶液;
(3)測定聚合氯化鋁溶液中的硅膠成分含量,按硅膠成分含量的4~5倍加入螢石,恒溫反應15分鐘;
(4)將反應后的氯化鋁溶液過壓濾機過濾,得到純凈的聚合氯化鋁溶液,注意在過濾時要定期更換清洗濾布;
(5)將純凈的聚合氯化鋁溶液加入干燥烘干設備后進行高溫烘干,烘干溫度為100---320,烘干10—20秒后得到固態(tài)的聚合氯化鋁;
(6)檢驗裝包入庫。
實施例2:
(1)將濃度為30%的1.32噸的鹽酸在反應釜中升溫到110℃,加入0.6噸的鋁釩土恒溫反應2小時;加水。
(2)加入0.4噸的鋁酸鈣粉進行聚合,得到液體聚合氯化鋁溶液;
(3)測定聚合氯化鋁溶液中的硅膠成分含量,按硅膠成分含量的4~5倍加入螢石,恒溫反應30分鐘;
(4)將反應后的氯化鋁溶液過壓濾機過濾,得到純凈的聚合氯化鋁溶液,注意在過濾時要定期更換清洗濾布;
(5)將純凈的聚合氯化鋁溶液加入干燥烘干設備后進行高溫烘干,烘干溫度為100---320℃,烘干10---20秒后得到固態(tài)的聚合氯化鋁;
(6)檢驗裝包入庫。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焦作市愛爾福克化工有限公司,未經焦作市愛爾福克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46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