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開關機測試方法、裝置及系統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22676.6 | 申請日: | 2013-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471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鄧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創(chuàng)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17/00 | 分類號: | H04N17/00;H04N21/44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huán)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開關機 測試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測試方法、裝置及系統,尤其涉及一種開關機測試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電視機、機頂盒、錄像機、數碼相機為等電子產品,以及服務器、計算機、計算機外圍設備等設備均需配備電源裝置,在上述電子設備的設計開發(fā)過程中,為了驗證軟件、硬件系統在啟動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和匹配度,會進行大量的開關機測試,測試次數往往為千次、萬次量級,目前主要的測試方法為以下幾種:
(1)人工測試,即手動開啟、關閉待測裝置開關,缺點:測試過程耗時長、測試結果的準確率低,不能自動對機器是否啟動成功做出判斷及記錄。
(2)機械測試,即在待測裝置中加入定時器,缺點:開、關機時間比較固定,且測試過程中開關機是否成功還是需要人為查看,該測試裝置不能自動地對機器是否啟動成功做出判斷及記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開關機測試的方法、裝置及系統,可自動進行開關機測試并自動進行開關機是否成功的判斷及記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開關機測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測試裝置控制接通待測裝置的電源;
測試裝置若檢測到待測裝置啟動成功,則控制待測裝置關機,記錄本次測試結果為成功;
測試裝置在檢測到待測裝置未啟動時,若檢測到所述待測裝置在預設等待時間內啟動,控制所述待測裝置關機,記錄本次測試結果為成功,若檢測到待測裝置在預設等待時間內仍未啟動,記錄本次測試結果為失敗。
其中,測試裝置控制接通到待測裝置的電源之前,還包括:
測試裝置預設開關機測試次數及等待時間;
其中,若開關機測試的已測試次數達到所述預設開關機測試次數時,結束測試。
其中,還包括測試裝置顯示已開關機次數及等待時間的步驟。
其中,測試裝置與所述待測裝置進行通訊,所述通訊的方式包括紅外通訊或射頻通訊或WiFi通訊或藍牙通訊。
其中,通訊接口包括USB接口或RS-232接口或RS-422接口或RS-485接口。
相應地,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開關機測試的裝置,包括:
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接通待測裝置的電源;
處理單元,用于在檢測到待測裝置啟動成功時,控制所述待測裝置關機,記錄本次測試結果為成功;
并用于在檢測到待測裝置未啟動時,若檢測到所述待測裝置在預設等待時間內啟動,則控制所述待測裝置關機,記錄本次測試結果為成功,若檢查到所述待測裝置在預設等待時間內仍未啟動,則記錄本次測試結果為失敗。
其中,還包括預置單元,用于預設開關機測試次數及等待時間,其中,若開關機測試的已測試次數達到所述預設開關機測試次數時,結束測試。
其中,還包括顯示單元,用于顯示已開關機次數及等待時間。
相應地,本發(fā)明又提供一種開關機測試系統,包括測試裝置及與所述測試裝置通訊連接的待測裝置,測試裝置為上文所述的開關機測試裝置。
其中,待測裝置包括發(fā)射單元,該發(fā)射單元包括紅外通訊模塊、射頻通訊模塊、WiFi通訊模塊或藍牙通訊模塊,發(fā)射單元還包括無線軟件保護器。
實施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開關機測試方法利用測試裝置控制待測裝置接通或關閉電源,測試裝置能自動記錄待測裝置的開關機信息及測試狀態(tài),實現開關機測試的自動化,有效的提高了開關機測試效率及準確性,操作簡單、節(jié)省了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開關機測試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用于開關機測試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用于開關機測試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1USB?Dongle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創(chuàng)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創(chuàng)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26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