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復合型腸內營養制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19973.5 | 申請日: | 2013-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21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昆華;洪晶安;徐玉;龔昆梅;趙泉;郭世奎;歐陽一鳴;龍亞新;王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23L1/09 | 分類號: | A23L1/09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32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艾滋病 患者 復合型 營養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艾滋病患者使用的復合型腸內營養制劑。
背景技術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慢性消耗傳染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嚴重受損,常合并機會性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AIDS自1981年首次在美國發現以來,疫情迅速發展,其臨床癥狀復雜、并發癥多、病死率極高,目前已成為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流行性傳染病之一。中國1985年首次報告發現AIDS患者,截至2011年底,累計報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43.4萬人,其中死亡8.8萬人,估計我國現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約78萬人(AIDS患者約15.4萬人)。近年來我國AIDS的流行仍呈持續上升趨勢;在AIDS的防治過程中,營養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重視。2006年第59屆世界衛生大會認為:食物和合理的營養是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最直接和關鍵的需求,并敦促其成員國將營養作為應對HIV/AIDS策略的整體部分,要求WHO總干事加強對成員國營養政策和營養項目方面的技術指導。但目前仍無專門的艾滋病營養制劑。
營養與HIV/AIDS的關系密切,二者互為因果。營養不良既易促成HIV感染,又是HIV感染的結果。腸道是儲存細菌的中心器官,也是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的始動器官;營養不良可致腸道屏障功能受損,腸道菌群及內毒素移位,引起全身感染,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發生很難控制,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據報道,約有98%AIDS患者存在營養不良,且是導致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出現不良預后的重要因素。
合并營養不良的HIV感染者更易出現機會性感染和其他并發癥,且感染不容易控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同時,營養不良可加快HIV感染的病程,促使AIDS更早發生,影響抗病毒治療效果。HIV感染可對代謝和營養狀況造成損害,尤其是進展期,可由各種原因造成分解代謝亢進,進而出現嚴重蛋白一能量營養不良,導致全身性的消耗狀態、體重下降;這種體重下降與單純饑餓引起的體重下降不同,后者主要是脂肪組織下降80%,肌肉組織僅下降20%;而在HIV感染后或患AIDS時,脂肪和肌肉組織均同時下降,近期體重下降超過5%的患者,其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消耗是營養不良最嚴重的表現形式,也是HIV感染后最突出的營養問題,尤其進展到艾滋病期時,消耗本身就構成該病的特征性表現,即AIDS消耗綜合征(AIDS?wasting?syndrome,AWS)。調查表明,1/3的無癥狀HIV感染者存在體重下降,當疾病進展至晚期(艾滋病期)時,幾乎所有患者都將出現嚴重的消耗,表現為消瘦及惡病質;因此,消耗是構成AIDS的診斷內容之一,AWS定義為:體重明顯下降(>10%基線體重),合并慢性腹瀉(每日稀便2次以上,持續30d或以上)、或不能用除HIV感染之外的其他并發癥(如癌癥、結核、隱孢子蟲病或其他特異性腸炎)解釋的慢性虛弱和發熱(達到或超過30d,間歇或持續);消耗是對AIDS患者結局具有預測性的指標。AIDS晚期營養極度缺乏,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易造成機會性感染,使病情加重。這凸顯營養支持的重要性,營養支持能明顯增加患者體重、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
AIDS患者的特點:
1.基礎消耗增加:HIV感染者瘦體組織(fat-free?mass,FFM)的平均靜息能量消耗(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在HIV陽性者較之健康對照者有明顯升高,其升高幅度約為9%,且有癥狀感染者其REE增加程度較之無癥狀感染者更明顯,合并機會性感染或腫瘤,導致能量和蛋白需要量增加,同時也造成營養素丟失和利用障礙;
2.腸道屏障功能受損和菌群失調,使患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礙,長期存在低蛋白血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胃腸道存在粘膜炎癥,與患者細胞周期、脂類代謝、腸粘膜屏障和消化功能相關的基因下調,粘膜修復和再生能力下降、菌群失調等病理改變,使AIDS患者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體重減輕、腸道炎性水腫、腸道通透性增加、膽汁酸和維生素B12吸收不良等情況,AIDS患者存在顯著的腸道微生態失調、消化功能障礙,與腸道微生態相關的營養素如B族、K族維生素缺乏;患者長期慢性腹瀉,增加腸道菌群易位,導致全身的免疫激活,加快AIDS和機會性感染的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院,未經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997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LED燈高頻驅動器
- 下一篇:隨鉆電纜井下液控套管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