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選育K型小麥溫敏雄性不育系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19675.6 | 申請日: | 2013-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8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宋喜悅;張玲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712100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選育 小麥 雄性不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快速選育K型小麥溫敏雄性不育系的方法。?
背景技術
作物雜種優勢是一種生物學現象,已先后在很多作物上實現了雜種優勢利用,如玉米、水稻、油菜、高粱等。雄性不育已成為雜種優勢利用的主流。目前作物雜種優勢利用途徑主要為三系和化殺途徑,但由于技術繁瑣、成本較高的限制,使兩系在作物雜種優勢利用中初見端倪,如D2型、C49和ES系列,但是由于它們的溫度或光照的要求過低,不能在中國的小麥主產區完全雄性不育,因此限制了其生產利用。?
小麥近緣種斯卑爾脫小麥(Tritium?machaL.),在其1B染色體短臂上攜帶有一個K型[粘果山羊草(Aegilops?kotschyi)細胞質小麥雄性不育系]隱性恢復基因rfv1m和一個T型(提莫菲維(T.timopheevil)細胞質小麥雄性不育系)的顯性恢復基因Rf3,二基因的交換值為16.54%。當將斯卑爾脫小麥的基因組導入粘果山羊草細胞質中,隱性恢復基因rfv1m不影響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的表達,因此所獲得的系在粘果山羊草背景下表現完全雄性不育;然而,當導入提莫菲維小麥細胞質中時,所得的系由于T型顯性基因的存在,在提莫菲維小麥細胞質背景下表現育性恢復。?
根據該特點,何蓓如等于1990年在陜西楊凌將T型小麥雄性不育系T763A(遺傳組成為rf3rf3Rfv1Rfv1提莫菲維小麥細胞質)和莫迦小麥(遺傳組成Rf3Rf3rfv1mrfv1m)雜交、回交,獲得一個同時含有Rf3和rfv1m或Rfv1基因的基礎材料,該基礎材料的遺傳組成為Rf3Rf3rfv1mrfv1m或Rf3Rf3rfv1mrfv1m莫菲維小麥細胞質背景,基礎材料的育性表現雄性可育,所以T型主效顯性恢復基因Rf3作為篩選K型小麥主效隱性恢復基因rfv1m或Rfv1的遺傳標記。1998年該基礎材料與常規優良小麥材料雜交,同時與K型小麥雄性不育系K3315A雜交,并回交獲得6個回交世代。1999年根據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現判斷基礎材料的遺傳組成,6個回交后代中有兩個回交世代表現完全雄性不育,說明該基礎材料的遺傳組成為?Rf3Rf3rfv1mrfv1m,則從每個回交世代選擇3-5株繼續與K3315A連續回交,同時該材料單株自交,獲得14個雄性不育株,該不育單株進行楊凌春播育性鑒定,僅有一個單株具有春播可育的特性。由此于2003年建立一種選育適應黃淮麥區的小麥溫敏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利用該方法選育了一批小麥溫敏雄性不育系。?
K型小麥雄性不育系KTM3315A和保持系TM3315B的選育過程?
該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溫敏小麥雄性不育系,如KTM3315A、KTM621A、KTM763A和KTM641A等,并用播期試驗和異地試驗證明了它們的溫敏特性。但是在選育上技術難度較大,選育過程繁瑣,不易掌握;選育年限較長(>13年)、費時、費力;成功率較低(<7%),因而成本較高。如何快速選育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K型小麥溫敏不育系的選育方法。該方法取代傳統的小麥溫敏不育系的選育方法,由原來13年降低為5年選育;其操作?簡便,可降低選育成本、提高K型小麥溫敏雄性不育系的選育效率。?
本發明一方面涉及一種K型溫敏雄性不育系的育種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967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速建式集成組裝通信基站
- 下一篇:用于鉛酸電池的無級調壓充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