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19145.1 | 申請日: | 2013-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26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顧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博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2 | 分類號: | G06Q20/32;G06K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條碼 支付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系統軟件等多個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條碼支付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終端技術、條碼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展,為基于條碼的終端支付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可行性。
終端支付尤其是手機支付成為一種便捷的消費模式,用戶無需攜帶錢包等物品即可完成消費的全過程,成為人們的一種消費支付的選擇。
目前流行的支付方式主要是NFC方式,需要更換特制手機終端或SIM/UIM卡,在推廣上存在各種弊端,成本也較高,通過手機承載條碼并通過光電識別,可以完成NFC類似的支付功能,同時對手機沒有過多要求,用戶基礎更加堅實。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簡單,易行,通過移動終端承載條碼與系統交互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
發明內容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通過移動終端承載條碼實現用戶識別以及電子化支付,實現了一種簡單易行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
進一步的,通過所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為一種支付業務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滿足用戶各方要求,提升用戶友好體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條碼支付方法,該方法包括:
終端包含手機、平板電腦等易于攜帶的支持無線數據網絡的各種產品,對于每個用戶,系統將生成的一個唯一性的ID號,該ID號與用戶終端號碼進行綁定,該ID號數據編碼到條碼,條碼可以是一維碼或者二維碼,系統在識別該條碼后即可獲取該用戶信息以及對應的終端號碼。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
系統可以加密條碼中的數據和通過驗證用戶手機號碼的方式,保證數據屬于合法的持有用戶。
通過系統與客戶端約定的加密算法,將條碼包含的數據進行加密,加密可以采取對稱密鑰算法或不對稱密鑰算法加密。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
用戶支付安全策略包含無密碼,靜態密碼、動態文本密碼,動態條碼密碼,用戶在系統門戶或客戶端進行設置并根據數據的變化互相同步,系統按照安全策略執行支付流程,無密碼方式無需進行二次驗證,系統將根據識別的用戶的賬戶進行支付,有密碼方式則需二次驗證,需要密碼時將提示用戶獲取和輸入密碼或掃描密碼條碼進行驗證。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
系統將再次下發密碼到識別的用戶手機號碼上進行二次驗證,密碼可以是文本密碼或條碼密碼,文本密碼是明文,條碼密碼是包含加密密碼數據的條碼,明文密碼在用戶終端上輸入或在消費終端上輸入進行驗證,條碼密碼則再次在消費終端上進行識別驗證,驗證在系統的設定時間和次數范圍內,超出即認為支付流程終止。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
支付方式包含用戶在系統儲值、信用卡授權或第三方支付系統進行支付,系統儲值方式需用戶進行充值后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統則通過調用第三方的開放支付接口進行支付。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條碼支付方法的一個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
通知采取客戶端消息,短信,彩信發送支付通知,并記錄在用戶消費日志,用戶隨后可以進行支付數據查詢。
?
具體來說具有以下優點:
成本低廉:
基于圖像的條碼由系統生成,并通過數據通道推送到手機,無需實體傳播,費用低廉,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自動識別:
?????通過條形碼,消費端設備可以方便地識別,實現了手機與系統的自動對話,減少用戶的操作和實現了自動識別和統計。
交互靈活:
????在消費終端識別用戶終端后,如需要驗證密碼等操作時,用戶可以在終端上進行操作,也可以在消費終端上進行操作,交互方式靈活。
易于部署:
????消費端的條碼識別設備已經大量普及,成本低廉,條碼識讀技術成熟,部署簡單快捷。
?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系統模塊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支付系統交互示意圖。
圖3為支付流程示意圖。
?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說明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博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博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91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