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高適配度的顱骨修復體重建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18184.X | 申請日: | 2013-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428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宋志堅;張子群;章然;王滿寧;姚德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17/00 | 分類號: | G06T17/00;A61F2/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吳桂琴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適配度 顱骨 修復 體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生物醫(yī)學工程技術領域,涉及醫(yī)學圖像處理用于外科學修復體重建的方法,具體涉及應用于從分割重建到假體制造的組合式系統(tǒng)中的一種水平集分割算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高適配度的顱骨修復體重建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外科學修復體重建中,顱骨缺損修復需要對患者進行二次手術才能完成顱骨缺損修復。首先進行一次開顱手術后,獲取缺損部位形狀,再進行手工制作顱骨缺損修復體;然后再進行二次開顱手術,將手工制作的修復體植入患者缺損部位。隨著醫(yī)學圖像處理和快速成型技術(Rapid?Prototyping,RP)的發(fā)展,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顱骨缺損修復的方法越來越為廣大醫(yī)療工作者采用。
有關顱骨修復逆向工程的研究公開了,對含孔洞三角網(wǎng)格模型修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艷麗教授)中,提出利用樣條曲線及使用基于半徑基函數(shù)的方法進行模型修復;在顱骨缺損修復的臨床應用方面,雖然采用了醫(yī)療輔助軟件進行三維重建,采用了快速成型設備制作物理參考模型,但修復體的制備大多采用手工方法或在三維重建模型的基礎上利用CAD軟件人工設計;有研究結合三維重建和快速成型技術,利用三維重建技術獲取下頜骨連續(xù)性缺損的三維模型,用快速成型原理制造重建模型,在制造的物理模型上手工制作修復體,然后采用熱壓鑄成型技術高溫煅燒生物陶瓷材料得到修復體,并進行動物試驗,證實了該技術路線的可行性(第二軍醫(yī)大學周中華,王悅等);還有類似的研究用于實驗犬等動物下頜骨的修復。這些研究雖然運用了計算機輔助建模技術,然而修復體的制備仍然是采用手工方式,效率和精度均較低。
上海大學的胡慶夕教授進行了從硬件到軟件,從材料到工藝的一系列研究,嘗試自主開發(fā)應用軟件來構建仿生骨支架模型,再利用生物材料在快速成型設備上制造仿生支架,提出采用鏡像方法構建顱骨缺損修復體,利用CAD軟件構建仿生支架內(nèi)部結構模型,然后通過布爾運算得到顱骨缺損修復體的仿生支架模型心;針對非對稱缺損僅初步提出使用曲線曲面理論進行修復,但其中仍主要是采用手工調整的方式,操作較為復雜。因此,目前對非對稱缺損及大面積缺損仍沒有很有效的修復方法。
本申請擬提供一種新的高適配度的顱骨修復體重建的方法,該方法中,采用水平集算法結合患者自身腦組織信息進行分割及建模,即能解決非對稱的缺損修復問題,也能實現(xiàn)大面積缺損的修復,并且具有極高的個體適配度,將普遍適用于顱骨的缺損修復。
與本發(fā)明相關的現(xiàn)有技術:
[1]S.Osher,J.Seth.Fronts?propagating?with?curvature?dependent?speed:algorithms?based?on?a?Hamilton-Jacobi?formulation[J].Comp.Phys.,1988,79:12-49
[2]張麗艷,周儒榮,周來水.三焦網(wǎng)格模型孔洞修復算法研究.應用科學學報,2002,20(3):221-224
[3]杜佶,張麗艷等.基于徑向基函數(shù)的三角網(wǎng)格曲面孔洞修補算法.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05,17(9):1976-1982
[4]趙亞群,周敬安,劉廣濤.75例顱骨缺損患者個性化顱骨修補術的臨床療效分析.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6,31(4):354-355
[5]宋樂.不同材料行顱骨缺損修補90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9(2):39-41
[6]歸來,夏德林等.出羊顱骨缺損個體化修復體CAD設計與精密鑄造的實驗研究。中國沈陽第4屆中國美容與整形醫(yī)師大會論文匯編,2007:359-361
[7]王悅.三維構建生物材料修復下頜骨連續(xù)性缺損的實驗研究.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6
[8]張慶福,呂春堂等.犬下頜骨節(jié)段性缺損的個體化再生修復實驗研究.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6,16(4):313-316
[9]張慶福.計算機輔助個體化功能性修復下頜骨缺損的研究.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4
[10]Dai,Chun-Xiang;Li,Li-Min;Hu,Qing-Xi;et?a1.Fabrication?ofbone?tissue?bionic?scaffold?based?on?selective?laser?sintering.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v8,n?SUPPL,August,2004:22
[11]王開林,李莉敏,胡慶夕.基于快速成形的仿生骨建模技術.中國機械工程,2005,16(3):196-19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jīng)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818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