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軸向柱塞泵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17586.8 | 申請日: | 2013-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20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安高成;李駿;藺素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高成 |
| 主分類號: | F04B53/00 | 分類號: | 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0024 山西省太***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軸向 柱塞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液壓傳動裝置領域,具體是一種軸向柱塞泵。
背景技術
軸向柱塞泵是現代液壓高壓傳動的主要動力源,軸向柱塞泵的相關技術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限制了其性能的進一步提升?,F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傳動軸帶動缸體旋轉,工作中存在動不平衡的軸向力和徑向力,影響泵的效率和可靠性,也帶來機械振動和噪聲;(2)缸體與配流盤這對摩擦副之間存在較為復雜的受力及要求精度很高的配合,工作中存在很高的旋轉速度,從而對加工精度及材料特性的要求很高,同時也是軸向柱塞泵發生故障率較高的部位,對軸向柱塞泵的效率和可靠性影響很大;(3)高速旋轉的缸體在吸油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吸油阻力,是限制軸向柱塞泵工作轉速的一個重要原因;(4)現有柱塞泵結構復雜,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很高,導致軸向柱塞泵抗污染能力差、成本高;(5)現有軸向柱塞泵低速性能較差,無法很好地在低速工況工作,限制了軸向柱塞泵的應用場合。
本發明在現有軸向柱塞泵的基礎上,克服了結構上的缺陷,對柱塞泵的結構進行了簡化,研發出一種新型的軸向柱塞泵,體積更小,結構簡單,工藝難度降低。?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軸向柱塞泵,采用傳動軸驅動斜盤,同時取消了配流盤,采用旋轉軸配流方案,克服了現有軸向柱塞泵的主要缺點,并具有受力合理、結構簡單,工藝簡化,成本低等優點,工作壓力和轉速可進一步提升。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軸向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的前泵體和后泵體,前泵體和后泵體同軸剛性連接,主傳動軸由前、后泵體支承并通過鍵連接驅動斜盤旋轉;旋轉配流軸設在后泵體中,通過聯軸節與主傳動軸連接并由主傳動軸通過聯軸節直接驅動;斜盤和旋轉配流軸由主傳動軸同步驅動實現配流過程;柱塞孔集成于后泵體上,柱塞裝在柱塞孔中,其頂部靠回程機構始終緊貼斜盤。
所述斜盤通過斜盤軸承支撐于前泵體上。
所述的斜盤軸承為圓錐滾子軸承。
所述聯軸節為十字聯軸節。
所述回程機構為圓錐彈簧,其與柱塞頭部連接的一端的直徑小于另一端的直徑,另一端安裝在后泵體上。
所述旋轉配流軸上開有進出油口、高低壓配流槽、壓力平衡槽,從而可使旋轉配流軸懸浮于后泵體內,所述旋轉配流軸上還設有沿軸線方向的通油孔用于平衡旋轉配流軸的軸向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結構簡化,后泵體將缸體和泵體合二為一,不存在動不平衡問題,產生的振動和噪音較??;
(2)零部件工藝簡化,對材料性能要求低,避免了原配流盤與缸體之間的復雜設計、精密加工和較高的材料表面處理要求;旋轉配流軸采用軸與孔的配合,比原配流盤的平面或球面配合更容易保證;
(3)受力更加簡單合理,傳動軸只承受扭矩,不再承受徑向力;后泵體主要只承受液壓軸向力和柱塞傳遞的徑向力,無離心力等額外附加力;
(4)整體的工藝要求降低,采用結構分段的方案,避免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累積,降低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時也降低了裝配工藝的難度;
(5)傳動軸技術要求降低,傳動軸只傳遞扭矩,不承受徑向力,同時傳動軸前后支撐距離大大縮短,具有相對更高的剛性。
(6)采用旋轉軸配流,旋轉配流軸采用靜壓平衡設計,可雙向旋轉,較配流盤方案有著相對更低的線速度和簡單的受力,優化了摩擦副,使影響壽命和效率的摩擦副因素進一步降低;
(7)吸油能力更好,旋轉配流軸工作時可產生離心作用將油液甩出,同時靜止的缸體避免了傳統高速旋轉缸體產生的附加阻力,使得吸油能夠得到更充分的保證;
(8)性能更高,優化的受力和簡化的結構可進一步提高泵的工作壓力;較小的泄漏通道和途徑,可進一步減小泄漏提高效率;
(9)較高的容積效率和較小的轉動慣量,更適合變頻驅動的低速特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旋轉配流軸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A-A剖面圖。
圖4為圖2中的B-B剖面圖。
圖5為圖2中的C-C剖面圖。
圖6為圖2中的D-D剖面圖。
圖7為圖2中的E-E及F-F剖面圖。
圖中:1、主傳動軸,2、前泵體,3、圓錐滾子軸承,4、斜盤,5、圓錐彈簧,6、柱塞,7、十字聯軸節,8、旋轉配流軸,9、柱塞孔,10、后泵體,11、進出油口,12、高低壓配流槽,13、吸排油槽,14、壓力平衡槽,15、通油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高成,未經安高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75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旋噴泵
- 下一篇:粘膠短纖維用葦漿粕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