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晶振動片及水晶元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016715.1 | 申請日: | 2013-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276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水沢周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3H9/02 | 分類號: | H03H9/02;H03H9/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東京涉谷區笹***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晶 振動 元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激發厚度滑移振動(thickness?shear?vibration)的水晶振動片、及包含該水晶振動片的水晶元件(quartz?crystal?device)。
背景技術
人類使用有AT切割水晶振動片的水晶元件中,既存在對水晶元件的基底基板直接施加應力的水晶元件,也存在即便在熱膨脹等時仍對水晶振動片施加應力的水晶元件。對這些水晶振動片賦予的應力會對振蕩頻率帶來影響,從而對老化(aging)特性或頻率溫度特性等諸特性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為了消除對振蕩頻率帶來影響的應力的傳遞,而提出了專利文獻1的發明。
專利文獻1公開的安裝在水晶元件上的水晶振動片中,是在相對于特定的結晶軸具有規定的旋轉角的直線上配置著2個支撐電極。具體來說,專利文獻1的AT切割水晶振動片中,在與作為其結晶軸的X軸具有60°或120°的旋轉角的直線上,形成有至少一對連結框體和振動片的連結部。而且,AT切割水晶振動片的連結部上分別配置著一對引出電極。沿著具有該旋轉角的直線而附加的應力的靈敏度比率變得極小,從而AT切割水晶振動片的振蕩頻率所受到的應力影響變得極小。
背景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7-243681號公報
然而,如果以濕式蝕刻(wet?etching)形成專利文獻1中所描述的AT切割水晶振動片,那么,由于只有連結部相對于框體或AT切割水晶振動片傾斜,所以,連結部和框體的銳角區域、或連結部和AT切割水晶振動片的銳角區域,實際上無法準確地加工。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提供如下水晶振動片:連結部與框體或AT切割水晶振動片正交,并且,連結部與作為AT切割水晶振動片的結晶軸的X軸具有61°或119°的旋轉角。
第1形態的水晶振動片是包含矩形狀的激振部的AT切割水晶振動片,所述激振部具有結晶軸X、結晶軸Y′及結晶軸Z′。而且,水晶振動片包括:框體,在激振部的周圍隔開規定的空隙而形成;連結部,連結激振部和框體;一對激振電極,配置在激振部的兩主面上;以及一對引出電極,從激振電極經由連結部而延伸到框體。激振部的長邊是相對于結晶軸X旋轉61°或119°而形成,框體的長邊相對于結晶軸X向61°或119°方向延伸,連結部相對于結晶軸X向61°或119°方向延伸,且與激振部的短邊及框體的短邊正交。
第2形態的水晶振動片的連結部只有一根,且一對引出電極是:以從主面的法線方向觀察時,不與一根連結部重合的方式而形成。
在第3形態的水晶振動片中,連結一根連結部和激振電極的中央的直線是:相對于結晶軸X而為61°或119°方向。
在第4形態的水晶振動片中,框體及連結部的Y′軸方向的厚度比激振部的Y′軸方向的厚度還厚。
在第5形態的水晶振動片中,在激振部的一部分形成階差面,且階差面是:由所述激振部的厚度變為連結部的厚度。
第6形態的水晶元件包含第1形態至第5形態中任一形態的水晶振動片。而且,水晶元件包括:矩形狀的基底部,由玻璃材料形成,且接合于框體的主面的一方;及矩形狀的蓋部,由玻璃材料形成,且接合于框體的主面的另一方。
第7形態的水晶元件包含第1形態至第5形態中任一形態的水晶振動片。而且,水晶元件包括:矩形狀的基底部,由AT切割水晶材料形成,且接合于框體的主面的一方;及矩形狀的蓋部,由AT切割水晶材料形成,且接合于框體的主面的另一方。基底部及蓋部的長邊是相對于結晶軸X旋轉61°或119°而形成。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水晶振動片及水晶元件,可避免由對封裝體施加的應力及因熱膨脹等,而導致對激振部賦予的應力所引起的頻率特性的變動。
附圖說明
圖1是第1水晶元件100的分解立體圖。
圖2(a)是第1水晶元件100的剖視圖。
圖2(b)是水晶振動片30的俯視圖。
圖3(a)是水晶振動片30的剖視圖。
圖3(b)是變形例的水晶振動片30A的剖視圖。
圖4(a)~(d)是表示水晶振動片3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5(a)~(d)是表示水晶振動片3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圖6是水晶振動片晶片30W的俯視圖。
圖7是蓋晶片10W的俯視圖。
圖8是基底晶片20W的俯視圖。
圖9是第2水晶元件200的分解立體圖。
圖10(a)是第2水晶元件200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67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誘導瀘定百合試管珠芽方法
- 下一篇:二次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