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治療女性痛經的中藥及其外用貼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16133.3 | 申請日: | 2013-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5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澤;趙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05 | 分類號: | A61K36/8905;A61K9/70;A61P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羅笛 |
| 地址: | 710021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治療 女性 痛經 中藥 及其 外用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女性痛經的中藥,還涉及該中藥外用貼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痛經,是婦科的常見病與多發病,是以行經期間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昏厥為主要表現的月經類疾病。我國婦女的痛經發生率為3.1%左右,痛經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日常工作、學習與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據臨床統計,約有30%以上的乳腺增生疾病是由痛經所導致,而乳腺增生患者演變為乳腺癌的機率為25%,因此,痛經還可以間接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大部分的痛經都是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所引起的,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中,其中大約50%左右的人會引起不孕。由此可見,痛經的危害極大,需要積極治療。
西醫將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等所致,疼痛時間較長,可于經前出現,甚或排卵期即出現疼痛。臨床上,西醫對于痛經的治療多采用口服化學藥物制劑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喹諾酮類藥物、鈣通道阻滯劑以及醋酸棉酚等,這些藥物治標而不治本,隨用藥時間的延長易于導致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而弱化療效,另外,還能夠引起肝腎損傷以及胃腸道不良反應。中醫認為,痛經主要是在經期受到致病因素如情志所傷、經產不潔、起居不慎或六淫為害等的影響,導致沖任瘀阻或寒凝經脈,使氣血運行不暢,胞宮經血流通受礙,以致“不通則痛”,其病位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中醫關于痛經的描述首見于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經文中有:“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記述了痛經的癥狀及治療;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婦科雜病諸侯一》首立“月水來腹痛候”,對婦女痛經的證候和病因進行了論述;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也對痛經的治療作了詳細記載。相比西藥來說,中藥能從整體上調節臟腑機能,達到標本兼治,在改善癥狀以及遠期療效方面體現了明顯的優勢,同時副作用較小。
目前,臨床上對于痛經的治療仍以口服藥物為主。口服藥物不僅存在肝臟首過效應與胃腸道刺激,也加重了患者肝腎負擔,藥物作用持續時間也短。中藥外治法是中醫學傳統特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具有藥物經皮吸收和刺激經絡穴位的雙重治療作用,療效顯著,副作用低,且使用方便。但是傳統透皮給藥劑型如黑膏藥、橡膠膏等,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如載藥量小、藥物透皮吸收效率低、較強的皮膚刺激性與過敏性、不透氣、揭離時拔毛產生疼痛等而使患者不易接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女性痛經的中藥,解決了現有化學藥物制劑治標不治本且長時間用藥易于導致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降低而弱化療效的問題。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藥外用貼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治療女性痛經的中藥,按照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組分組成:艾葉10.25~39.48%,雞矢藤12.78~39.48%,山茱萸7.69~31.58%,桂枝3.84~23.68%,香附7.69~23.68%,元胡3.84~23.68%,肉桂2.56~23.68%,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上述治療女性痛經的中藥外用貼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實施:
步驟1:按照重量百分比,稱取10.25~39.48%的艾葉,12.78~39.48%的雞矢藤,7.69~31.58%的山茱萸,3.84~23.68%的桂枝,7.69~23.68%的香附,3.84~23.68%的元胡,2.56~23.68%的肉桂,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之和為100%;將稱取的以上組分混合,用乙醇回流提取,將提取液合并、濃縮,得到藥物提取物;
步驟2:按照重量百分比稱取輔料,包括1.56%~4.45%的聚丙烯酸鈉,3.05%~9.55%的聚維酮,30.50%~56.78%的甘油,30.50%~50.67%的純化水,1.00%~5.15%的填充劑,0.05%~0.55%的三價鋁離子交聯劑,0.05%~0.35%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11%~0.75%的有機酸,0.10%~0.35%的防腐劑,1.50%~9.55%的95%乙醇,輔料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
步驟3:將步驟2稱取的聚丙烯酸鈉、填充劑、三價鋁離子交聯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混合均勻后加入到甘油中,在真空條件下,攪拌至混合均勻,得到甘油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醫學院,未經西安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613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