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圓筒脹形成形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14265.2 | 申請日: | 2013-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62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永華;趙燕;張煒;齊寶軍;王海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39/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150066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圓筒 形成 模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是一種圓筒脹形成形模具。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領域,有各種規格鋼制圓筒需脹形成形,在加工精度高,有一定批量時,必須采用模具脹形成形。目前實際生產中一般會采用圖1所示的脹形成形模具結構,該模具包括若干個模塊,模塊圓形分布,形成的內輪廓為錐形并與可軸向運動的錐體配合,當錐體運動時,向外撐開模塊,模塊的外輪廓對待加工的圓筒進行施力、膨脹。這種脹形模具結構簡單,但會使產品加工精度低,同時因為模具使用中模具不同部位磨損程度不同,使鋼筒兩端直徑與中部直徑誤差較大,這是造成誤差,并會影響了模具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筒脹形成形模具,以實現圓筒加工后滿足產品精度要求,減小使用中對模具的磨損,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圓筒脹形成形模具包括中心導柱、脹形模塊、上錐楔頂塊、下錐楔頂塊、上壓板、下壓板、上模板、下模板,中心導柱的一端與下壓板固定連接,下錐楔頂塊與下模板固定連接,下壓板和下模板之間設置有壓力彈簧,中心導柱的另一端設置有固定在上模板上的上錐楔頂塊,所述的上壓板與上模板活動連接并且之間設置有壓力彈簧,所述的上錐楔頂塊可沿中心導柱移動,上錐楔頂塊和下錐楔頂塊為錐度相同的錐形,錐形的小直徑方向相對;在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設置有脹形模塊,所述的脹形模塊為相同的多塊且均與上壓板和下壓板活動連接,每個脹形模塊的內輪廓分別與上錐楔頂塊和下錐楔頂塊錐面配合,所有脹形模塊的外輪廓設置有拉力彈簧,所述的拉力彈簧為參數相同且對稱分布的兩根;所述的壓力彈簧為均布的多個,所述的脹形模塊為6塊。
本發明具有高精度導向,保證脹形成形的同步性的特點,同時脹形成形力來源做了合理布置,在鋼筒兩端同時同步向外脹形,保證圓筒直徑的一致性;在脹形過程中,可反復旋轉鋼筒再脹形,更好的保證了產品精度;模具導向精度高,受力分布均勻穩定可靠,模具壽命得到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原始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模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圓筒脹形成形模具包括中心導柱9、脹形模塊10、上錐楔頂塊11、下錐楔頂塊8、上壓板13、下壓板7、上模板14、下模板5,中心導柱9的一端與下壓板7固定連接,下錐楔頂塊8與下模板5固定連接,下壓板7和下模板5之間設置有壓力彈簧4,中心導柱9的另一端設置有固定在上模板14上的上錐楔頂塊11,所述的上壓板13與上模板14活動連接并且之間設置有壓力彈簧15,所述的上錐楔頂塊11可沿中心導柱8移動,上錐楔頂塊11和下錐楔頂塊8為錐度相同的錐形,錐形的小直徑方向相對;在上壓板13和下壓板7之間設置有脹形模塊10,所述的脹形模塊10為相同的多塊且均與上壓板13和下壓板7活動連接,每個脹形模塊10的內輪廓分別與上錐楔頂塊11和下錐楔頂塊8錐面配合,所有脹形模塊10的外輪廓設置有拉力彈簧12,所述的拉力彈簧12為參數相同且對稱分布的兩根;所述的壓力彈簧5、12為均布的多個,所述的脹形模塊10為6塊。
本發明在使用時,將上壓板和上模板抬離,套入所要加工的鋼筒,再把上壓板和上模板合上,通過沖床施壓,進行脹形成形,脹形過程中,需反復旋轉鋼筒再脹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42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