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靜壓軸承主軸裝置和磨床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012303.0 | 申請日: | 2013-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009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蔣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市冠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41/04 | 分類號: | B24B41/04;B24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 地址: | 5450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靜壓 軸承 主軸 裝置 磨床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主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靜壓軸承主軸裝置和磨床。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主軸裝置時機床的重要組成部件,其主要包括主軸、軸承及支撐主軸和軸承的軸套等。對于高速精密數控機床來說,其對零件的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軸裝置的精度,只有在保證主軸裝置的精度后才可能生產出加工精度較高的零件。
目前,常見的主軸裝置通常是在軸套的內孔兩端設置滾動軸承,然后將滾動軸承套接在主軸上,從而利用滾動軸承對主軸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證主軸裝置的精度。
但隨著主軸裝置的使用時間增加,主軸與滾動軸承之間會發(fā)生一定的磨損,主軸與滾動軸承之間產生一定的間隙,從而使得主軸在回轉時發(fā)生徑向跳動,進而導致主軸裝置的精度下降,并最終導致零件的加工精度的下降。
為了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只能將主軸裝置整體進行更換或將其拆解進行維修,費時費力,同時也使得設備的維護成本較高,間接的導致了零件加工成本的增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靜壓軸承主軸裝置,其有效地避免了主軸與軸承和軸套之間發(fā)生磨損。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磨床,其有效地避免了主軸與軸承和軸套之間發(fā)生磨損。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靜壓軸承主軸裝置,包括主軸和軸套,所述主軸放置在所述軸套的內孔內,所述內孔沿所述主軸的軸向方向的兩端均設置有靜壓軸承,且所述靜壓軸承套接在所述主軸的外壁上;
所述軸套沿所述主軸的軸向方向的兩端均設置有密封端蓋,且所述主軸的端部伸出至所述密封端蓋的外側;
所述主軸的外壁與所述軸套的內壁形成有第一空腔;
所述靜壓軸承的內壁上形成有多個凹槽,且多個所述凹槽圍繞所述主軸呈環(huán)形均布。
可選的,所述凹槽沿垂直于所述主軸的軸線方向的截面呈扇形。
可選的,所述凹槽沿垂直于所述主軸的軸線方向的截面呈弧形。
可選的,所述凹槽的數量為四個。
可選的,所述主軸上位于兩個所述靜壓軸承之間處形成有抵靠凸起,所述靜壓軸承與所述抵靠凸起相抵靠。
可選的,還包括外殼,所述軸套設置在所述外殼內,且所述主軸的端部伸出至所述外殼的外側;
所述外殼與所述軸套之間形成有第二空腔。
可選的,還包括冷卻液注入裝置,所述外殼上設置有注入口和排出口,所述冷卻液注入裝置通過管道與所述注入口相連。
可選的,還包括散熱箱,所述排出口通過管道與所述散熱箱相連,所述散熱箱通過管道與所述冷卻液注入裝置相連。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磨床,包括砂輪、主軸裝置和驅動裝置,所述主軸裝置為上述靜壓軸承主軸裝置中的任一種,所述主軸的一端與所述砂輪連接,所述主軸的另一端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
可選的,所述主軸通過傳動裝置與所述驅動裝置相連。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靜壓軸承主軸裝置,其通過向主軸的外壁與軸套的內壁形成第一空腔內,以及靜壓軸承的內壁上形成的多個凹槽內注入高壓潤滑油,利用潤滑油的高壓使得主軸處于懸浮狀態(tài),從而使得主軸在旋轉時不與軸套和靜壓軸承之間發(fā)生接觸,有效地防止了主軸與軸承和軸套之間發(fā)生磨損,提高了靜壓軸承主軸裝置的精度,保證了加工的精度。
同時,潤滑油還可對主軸與軸承和軸套之前起到潤滑、冷卻的作用。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凹槽沿垂直于主軸的軸線方向的截面呈弧形,便于采用偏心工藝加工凹槽,從而保證多個凹槽等深。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在主軸上形成有抵靠凸起,且抵靠凸起與兩端的靜壓軸承相抵靠,利用靜壓軸承對主軸起到抵靠、限位的作用,防止主軸在軸套內發(fā)生軸向躥動,進一步提高靜壓軸承主軸裝置的精度,保證了加工的精度。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利用在軸套外設置外殼,并在外殼與軸套之間形成第二空腔,從而在第二空腔注入冷卻液,利用冷卻液對軸套以及軸套內的靜壓軸承和主軸進行降溫,避免軸套、靜壓軸承和主軸發(fā)生熱變形,進一步保證了靜壓軸承主軸裝置的精度。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在外殼上設置有注入口和排出口,利用冷卻液注入裝置將冷卻液注入到第二空腔內,同時還可利用排出口將第二空腔內的冷卻液排出,便于冷卻液的注入和排出,操作簡單。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利用散熱箱可將從排出口排出的冷卻液進行回收,并利用散熱箱對其進行散熱降溫,然后再將散熱降溫后的冷卻液送回至冷卻液注入裝置內,從而實現(xiàn)冷卻液的循環(huán)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市冠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柳州市冠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23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