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耳塞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012200.4 | 申請日: | 2013-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739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宗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固昌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10 | 分類號: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陳小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耳塞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耳塞,且特別涉及一種入耳式耳機的耳塞。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電子產品無不朝向輕巧迷你化的趨勢發展,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電子產品,如收音機或隨身聽等。此外,由于個人數字產品的日漸普及,例如常見的MP3隨身聽、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或筆記型電腦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另外,結合收音機與MP3功能的移動電話也已經出現。
不論是上述何種電子產品,為了讓使用者在不干擾旁人的狀況下聆聽電子產品所提供的聲音資訊,耳機已成為電子產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機也提供了聆聽者較佳的聲音傳輸,使聆聽者能清楚的聽到及了解聲音內容,不像在空氣中傳輸聲音會造成不清晰的情況,且特別是在使用者移動期間,例如在運動、開車、激烈活動或吵雜的環境下也不會受到影響。
目前,一種市面上常見的耳機是將出音端的尺寸縮小,并套上耳塞。如此,可將出音端更深入地置入使用者的耳道內,并利用耳塞的彈性變形來適應不同使用者的耳道輪廓。這種耳機利用耳塞來密封使用者的耳道,以隔絕外界聲音而提升音質。然而,也因為這種耳機具有氣密特性,當使用者將耳機塞入耳道時,使用者的耳膜與耳機之間的空氣會受到壓縮,導致耳膜有很重的壓力感而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同時,耳機內的振膜也因氣體壓力而產生變形甚至是塌陷,導致音質降低而嚴重影響聽覺舒適度。
圖1是一種現有耳機置入使用者的耳道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美國公告號US8,189,846號專利提出一種耳塞54,套設于耳機50的出音管52上。同時,耳塞54的內表面上挖設有溝槽56,以便在耳塞54套設于出音管52之后保留泄氣路徑于溝槽56中。如此一來,在耳塞54與耳機50共同置入使用者的耳道的過程中,允許空氣經由溝槽56向外泄出,進而避免耳膜產生不舒適的感覺。然而,溝槽56的尺寸很小,且溝槽56的兩端56A與56B也都很小,極易受到耳垢或其他異物的阻塞,導致溝槽56發揮泄氣的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耳塞,可解決使用者配戴耳機時不舒適感的問題。
本發明的耳塞包括一內管部、一外緣部以及一凸起部。內管部用以套設于一入耳式耳機的一出音管。外緣部延伸自內管部的一側并環繞內管部,且具有一平滑外表面。凸起部配置于平滑外表面,用以在耳塞置入一使用者的耳道內的過程中維持一泄氣通道于凸起部的邊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凸起部呈圓餅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凸起部包括至少一直條凸起,從外緣部遠離內管部的一側沿內管部的軸向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凸起部包括至少一矩形凸起,分布于外緣部靠近內管部的區域。此外,凸起部可還包括一個環狀凸起,配置于外緣部遠離內管部的一側且連接矩形凸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耳塞為一體成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耳塞的材質為硅膠。
基于上述,在本發明的耳塞中,凸起部的邊緣有很大的空間可作為泄氣通道,無須擔心泄氣通道受到阻塞,確保使用者使用時的舒適感。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現有耳機置入使用者的耳道的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耳塞置入使用者的耳道內時的前視圖,而圖2B是圖2A的耳塞的剖視圖;
圖3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耳塞的前視圖,而圖3B是圖3A的耳塞的剖視圖;
圖4A是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耳塞的前視圖,而圖4B是圖4A的耳塞的剖視圖;
圖5A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耳塞的前視圖,而圖5B與圖5C是圖5A的耳塞的兩種不同位置的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50:耳機
52:出音管
54:耳塞
56:溝槽
56A與56B:溝槽的兩端
100、300、400、500:耳塞
110:內管部
112:卡合凸起
120:外緣部
130、330、430、530:凸起部
132、332、432、532:泄氣通道
134:直條凸起
C10:耳道
60:入耳式耳機
62:出音管
64:卡槽
A10:內管部的軸向
534:環狀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固昌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固昌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22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