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熔融法生產平板玻璃所用的等靜壓板的下沉控制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11686.X | 申請日: | 2001-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925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27 |
| 發明(設計)人: | J·D·赫爾芬斯蒂尼;W·R·鮑威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寧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17/06 | 分類號: | C03B1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陳哲鋒 |
| 地址: | 美國***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熔融 生產 平板玻璃 所用 靜壓 下沉 控制 | ||
本發明專利申請是國際申請號為PCT/US01/45300,國際申請日為2001年11月30日,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申請號為01821788.5,名稱為“熔融法生產平板玻璃所用的等靜壓板的下沉控制”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熔融法生產平板玻璃用的等靜壓板,具體言之,涉及控制在其使用過程中顯示的控制的技術。
發明背景
A.熔融法
熔融法是平板玻璃生產技術中基本的方法之一。例如,可見Varshneya,Arun?K.,“Flat?Glass”,Fundamentals?of?Inorganic?Glasses,Academic?Press,Inc.,Boston,1994,Chapter20,Section4.2.,534-540。比較人們所知的的其他方法,如浮法和槽引法,熔融法制造的平板玻璃,其表面更為平整光滑。因此,熔融法在液晶顯示器(LCDs)制造所用玻璃基板的生產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熔融法,具體是溢流下拉熔融法,是美國專利Nos.3,338,696和3,682,609中的主題,該專利所有人是Stuart?M.Dockerty,其內容參考結合于此。這兩個專利方法的圖見圖1。如圖所示,該系統包括一根供料管9,它將玻璃液送至收集槽11,該收集槽是在被稱之為“等靜壓板(isopipe)”的耐火材料板中形成型的。
過程達到穩定狀態后,玻璃液就從供料管通到收集槽,然后溢流至收集槽兩側,形成兩塊平板玻璃,再沿著等靜壓板外表面向下和向內流動。這兩塊玻璃在等靜壓板的底部或根部15會合,并在那里熔融成一塊玻璃。接著,這單塊玻璃被送至牽引設備(圖中箭頭17所示),該設備通過調整玻璃塊被牽引離開根部的速度來控制玻璃板的厚度。牽引設備設在遠離根部下游的位置,使得該塊平板玻璃在與該設備接觸前就已冷卻并變得堅硬。
如圖1所示,在整個過程的任一部分中,玻璃板的外表面不與等靜壓板外表面的任何部分接觸。而是,其兩個外表面僅與周圍的空氣接觸。形成最終單塊玻璃的那兩個半塊玻璃的內表面與等靜壓板確有接觸,但這些內表面在等靜壓板根部的位置相互熔融在一起,最終都埋在了最終的平板玻璃體內。這樣,最終形成的平板玻璃外表面就具有了優越的性能。
從上所述可以明顯看出,等靜壓板13對熔融法的成功來說至關重要。具體言之。等靜壓板尺寸的穩定性尤為重要,因為等靜壓板的幾何形狀的改變會影響整個過程。例如,可參見Overman,美國專利No.3,437,470和日本專利出版號11-246230。
尤其要注意的是,等靜壓板使用的條件使得它易受尺寸形狀改變的影響。這樣,等靜壓板就必須在大約1000℃及以上的高溫使用。而且,在溢流下拉熔融法中,在支撐它本身的重量以及沿著它兩面溢流下來的和收集槽11中的玻璃液的重量時,等靜壓板也必須在此高溫度條件下使用。同時,在牽拉過程中,至少有部分張力通過熔融的玻璃被傳送回到等靜壓板。取決于所制造的平板玻璃的寬度,等靜壓板不受支撐長度可以達到1.5米或者更長。
為了經受得住這些苛刻條件,等靜壓板13是用耐火材料等靜壓成形的制造的板(因此名為等靜壓板)。具體的是,等靜壓的鋯石耐火材料被用來制造熔融法所用的等靜壓板。為本技術中所知,鋯石耐火材料基本上由ZrO2和SiO2組成,例如在這些材料中,ZrO2和SiO2合起來占耐火材料的至少95重量%,這些材料的理論組成是ZrO2·SiO2,或者寫成ZrSiO4。在實際應用中,等靜壓板即使用這些高性能材料制成,仍然會發生形狀改變,這就限制了它們的使用壽命。具體是,等靜壓板出現下沉,這使得它不受支撐長度的中間部分低于其外部受支撐的兩端。本發明就是涉及控制這種下沉的技術。
造成等靜壓板下沉的一個基本因素是它所使用的材料的蠕變速率ε=dε/dt。本技術中知道,對于許多材料來說,蠕變速率是外加應變σ的函數,它可以用下面的冪律式表征:
ε=Aσn?exp(Q/T)????????(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寧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康寧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168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