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11519.5 | 申請日: | 2013-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67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陸云;高吉龍;潘曦;楊德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34 | 分類號: | E04G11/34;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鄭瑋 |
| 地址: | 20012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跨度 移動 組合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建筑模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
背景技術
建筑行業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設排架支撐,并輔助設置木方及膠合板或模板。具體地,通過設置的排架支撐體系為底部模板提供支撐,滿足施工階段承載力及變形要求,其支撐的形式分別有:Φ48×3.5腳手架扣件搭設、門架腳手架搭設、塔架支架、可調支撐立柱搭設等。
然而上述模板技術存在自身的缺陷,首先,排架支撐體系立桿及橫桿分布密集,造成結構底部通道被阻隔、空間被占用,給現場作業及材料搬運帶來嚴重影響;尤其對于軟土地基中有水平分層結構板的隧道結構,水平結構板下方有臨時車輛通行要求時,排架支撐體系無法滿足施工要求;其次,搭設的滿堂腳手架材料耗費嚴重,同時需要耗費大量勞動力,施工成本較高;再次,由于需要搭設排架支撐,鋪設底部模板,工作量巨大,費工費時,施工效率低下,影響工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以解決排架支撐體系為底模板提供支撐時不能滿足臨時車輛通行要求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包括底模板以及與所述底模板兩端連接的角模板,所述角模板連接有內側豎向模板,所述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還包括:鋼筋桁架梁,固定在所述底模板上;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頂部通過可調節支撐件與所述底模板固定;外側豎向模板,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其一側通過固定件固定在建筑基體上,其另一側與所述外側豎向模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角模板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間設置有鉸鏈。
進一步的,所述鋼筋桁架梁通過底模板固定件固定所述底模板。
進一步的,所述外側豎向模板通過對拉螺栓與所述內側豎向模板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可調節支撐件為支承調節千斤頂。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為千斤頂。
進一步的,所述建筑基體為隧道內壁。
進一步的,所述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具有自行進車輪。
進一步的,所述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底部具有自行進車輪。
本發明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鋼筋桁架梁設置在底模板上方為其提供支撐,增加了模板的剛度,大大提高了水平模板的跨度,同時實現了水平向的底模板的少支撐施工,避免在底模板的下方搭設排架而占用空間,從而為工程提供臨時車輛通道,方便運輸材料及出土等作業;利用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可實現豎向結構和水平結構同步施工的要求;此外,內外側豎向模板分別固定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通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移進移出來實現豎向模板的安裝和拆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內側豎向模板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頂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a、3b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桁架梁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于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
本發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本發明提供的大跨度移動門式組合模架系統,鋼筋桁架梁設置在底模板上方為其提供支撐,增加了模板的剛度,大大提高了水平模板的跨度,同時實現了水平向的底模板的少支撐施工,避免在底模板的下方搭設排架而占用空間,從而為工程提供臨時車輛通道,方便運輸材料及出土等作業;利用內側模板移動支撐架以及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可實現豎向結構和水平結構同步施工的要求;此外,內外側豎向模板分別固定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通過內外側模板移動支撐架的移進移出來實現豎向模板的安裝和拆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1151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