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淋球菌NG檢測試劑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09076.6 | 申請日: | 2013-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0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戴立忠;鄧中平;李勃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歐穎 |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淋球菌 ng 檢測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淋球菌(NG)檢測試劑盒,具體是一種基于熒光PCR的NG-DNA檢測試劑盒。
背景技術
奈瑟淋球菌(Neisseria?gonorrheae,NG)1879年由Neisser發現,俗稱淋病雙球菌或淋球菌,是引起人類淋病的致病病原體,屬奈瑟菌屬。淋球菌(NG)有嚴格的人類寄生性,對人體有較強的適應和侵襲能力,其主要致病物質包括菌毛、外膜蛋白、蛋白酶、脂多糖等,是發展中國家發病率較高的性傳播疾病之一。NG主要通過性接觸直接感染,也可以通過接觸患者的衣物或馬桶等間接感染,還可以通過產道感染分娩時的胎兒。
淋病是世界上發病人數較多的性病之一,估計每年世界的患病人數大約有1億;在美國,據保守的估計,每年至少發生100萬例患者。我國在解放后不久淋病基本消滅,但是從1977年起淋病死灰復燃,并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報告病例數迅速攀升,至九十年代中期達到高峰,此后其發病水平開始緩慢回落,但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近年來,淋病的發病水平又呈上升的勢頭,在性傳播疾病中位居前列。
由NG感染引起的疾病是性傳播疾病中的一種重要疾病,由于NG感染者臨床癥狀不典型,如何快速、準確的進行檢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控制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淋球菌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主要有分離培養法、涂片鏡檢法、免疫學方法、基于PCR技術的檢測方法等。分離培養法的操作簡單,特異性較高,被認為是診斷淋球菌的“金標準”,但是培養耗時比較長,同時敏感性較低,可能因病原微生物的量過少,或接種后病原微生物不成活而延誤病情。涂片鏡檢法簡便易行,價格低廉,但其特異性受取材、涂片、染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且鏡下淋病雙球菌極易與其他的革蘭氏陰性雙球菌混淆,易發生誤診和漏診。免疫學方法主要包括酶聯吸附試驗和免疫膠體金技術,操作簡單且靈敏性優于培養法。近年來,聚核酶鏈式反應(PCR)法漸漸顯現了其在檢測上的優勢,熒光PCR技術是基于傳統PCR技術并結合光譜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更靈敏,更特異,更精確的核酸檢測技術。檢測結果準確,重復性高,能動態反應患者治療前、后病原體動態變化及與臨床的關系,且整個過程中避免了傳統PCR需后處理的問題,減少了污染。
定量PCR的出現,打破PCR只能定性的局面,其中熒光定量PCR以其高靈敏度、高特異性、低污染率、實時監測等特點,可為臨床提供更加準確、客觀的檢測結果,并及時地了解病情及預后。
運用PCR技術進行檢測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核酸的提取和核酸的擴增檢測。
目前國內臨床上主要采用煮沸法對淋球菌的核酸進行提取,具體是先將分泌物樣本濃縮、洗滌,再加裂解液,煮沸,高速離心,取上清為模板;該方法核酸提取過程較復雜,樣本處理耗時長,且在處理樣本時,經過煮沸裂解、高速離心富集DNA等多個步驟,樣本中的DNA存在損耗,尤其對于高濃度的樣本,裂解不充分、富集不完全,會造成DNA的大量丟失導致樣本定量偏低,同時由于采用了水浴或金屬浴的高溫加熱步驟,容易造成氣溶膠污;另外,對于濃縮這一步,不同廠家的濃縮效果不一樣,有的可以看到沉淀,有的無法看到,能看到沉淀是因為該步驟將核酸與蛋白都濃縮了,這樣會導致后面加入裂解液時很難充分混勻;無法看到沉淀的則使操作者無法確定吸棄上清時會不會吹打到核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090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翻板閘門的底軸分段連接裝置
- 下一篇:清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