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使用礦物鹽防治青海湖裸鯉仔魚原蟲病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08806.0 | 申請日: | 2013-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87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史建全;祁洪芳;張宏;俞錄賢;王紅超;惠金莉;趙秀梅;吳洪芳;陳道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史建全;祁洪芳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西寧工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3102 | 代理人: | 全宏毅 |
| 地址: | 810016 青海省西***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使用 礦物 防治 青海湖 仔魚 原蟲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青海湖裸鯉病蟲害防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人工微流水條件下使用礦物鹽防治青海湖裸鯉仔魚原蟲病的方法。
二、背景技術: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周長360公里,東西長104公里,南北寬62公里,水面海拔高程3193.67米,湖泊面積為4273.6平方公里。青海湖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為27米,蓄水量達739億立方米。
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中唯一的水生瀕危物種,處于青海湖“魚鳥共生”生態系統的核心地位,1964年被水產部列為我國重要或名貴水生動物,1979年2月被國務院發布的《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中列入保護對象,2004年被中國環境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瀕危物種。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于氣候干旱變暖,河道來水量銳減、過度捕撈、產卵場干涸,造成裸鯉資源量的嚴重下降。青海湖裸鯉資源量由開發初期1958年的32萬噸,銳減至2001年的0.26萬噸。青海湖已失去漁撈價值,青海湖裸鯉處于瀕危狀況。自1982年至2010年以來,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出通告對青海湖實行了四次的封湖育魚政策。時間長達22年。目前,青海湖處于第五次(2010年12月~2020年12月)十年封湖育魚期。
青海湖裸鯉是抗逆性極強的水生動物。每年4~7月行溯河產卵,通常在礫石河灘處產沉性卵,繁殖力低,一般棲息于水體中下層,雜食性,生長緩慢,每10年大約增重0.5公斤。裸鯉的繁殖力也比較低,其絕對懷卵量在6912~35189粒,相對懷卵量在24~38粒/克﹒體重。青海湖裸鯉是青藏高原特有土著魚類,是國家優良的戰略水產種質資源。
青海湖裸鯉肉質細嫩、肥厚、味道極鮮美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8種必須氨基酸齊全,并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健腦物質含量豐富,自開發以來是青海省及周邊地區農漁民重要的水產品。青海湖裸鯉受精卵在水溫16℃時,經136小時破膜,出膜仔魚側臥水底,身體透明,依靠自身攜帶的卵黃囊行自養發育,72小時后,卵黃囊吸收完畢,膘充氣,體表色素增加,魚苗上浮開始水平游泳,并開口攝食外界適口餌料,此時體全長達1.4~2.0厘米,形如麥芒,俗稱“水花”魚苗。水質,溶氧,餌料生物和敵害是其生存生長的主要因子。在青海湖北岸沙柳河畔的裸鯉人工放流站,每年的魚苗培育工作是在人工高密度培育槽中進行,利用微流水培育的方法使其達到“烏仔”規格,也即體全長達到1.5~2.6厘米,這個過程需要三周的時間。之后,要運回西寧在人工池塘中進行1+齡魚種培育工作。期間,由原生動物引起的病害時常發生,并呈爆發性感染,小瓜蟲、斜管蟲、車輪蟲等是魚苗成活率的關鍵,若魚病爆發三~五天時間,鏡檢魚體可見病原生物遍布全身,致使魚苗培育成活率為“零”,如何防治這些青海湖裸鯉小魚苗的病蟲害,使它們健康生長,是目前科研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研究設計一種使用礦物鹽防治青海湖裸鯉仔魚原蟲病的方法,該方法的優點是:?使用礦物鹽在其流水培育過程中預防和治療原蟲病,它是保證魚苗培育成活率的關鍵,也是目前探索到的青海湖裸鯉仔魚原蟲病的最好的防治方法,在濃度遞增的微鹽水環境中,病魚癥狀逐漸好轉,經一個療程過后,患魚癥狀消失,治愈率在90%以上。魚苗游動活潑、體色鮮亮、攝食正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史建全;祁洪芳,未經史建全;祁洪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0880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