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體輸送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01951.6 | 申請日: | 2013-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56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世昌;周宗柏;李耀吉;廖家淯 | 申請(專利權)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43/04 | 分類號: | F04B4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聞卿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體 輸送 裝置 | ||
1.一種流體輸送裝置,用以傳送一流體,包含:
一閥體承載部,包含一第一表面、一入口流道、一出口流道、一第二表面及一連通腔室,該第一表面具有一與該入口流道連通的一開口及一出口暫存腔,該第二表面具有一開口及一與該出口流道連通的出口暫存腔,而該第一表面的該出口暫存腔及該第二表面的該開口分別與該連通腔室相連接而彼此相連通;
一第一流體輸送模塊,組設于該閥體承載部的該第一表面上,具有一致動組件、一閥體蓋體及一閥體薄膜,其特征在于該閥體薄膜設置于該閥體承載部及該閥體蓋體之間,具有數個鏤空閥開關分別對應于該第一表面的該開口及該出口暫存腔,該致動組件設置于該閥體蓋體上,且與該閥體蓋體一表面形成一第一壓力腔室;以及
一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組設于該閥體承載部的該第二表面上,與該第一流體輸送模塊呈上下相對設置,具有一致動組件、一閥體蓋體及一閥體薄膜,其特征在于該閥體薄膜設置于該閥體承載部及該閥體蓋體之間,具有數個鏤空閥開關分別對應于該第二表面的該開口及該出口暫存腔,該致動組件設置于該閥體蓋體上,且與該閥體蓋體一表面形成一第二壓力腔室;
其中,該第一流體輸送模塊的該致動組件及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的該致動組件以相同振動頻率且具有一相位差作動,分別致使該第一壓力腔室及該第二壓力腔室體積改變,進而產生壓力差以推動該流體由該閥體承載部的該入口流道流入,經該第一流體輸送模塊、該閥體承載部及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之間流動,再由該閥體承載部的該出口流道流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連通腔室由該第一表面的該出口暫存腔沿該第二表面的該開口方向呈漸縮的錐體形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及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的該閥體薄膜為一厚度實質上相同的薄片結構,其上該鏤空閥開關具有一閥片及數個環繞該閥片周邊而設置的鏤空孔洞,且該鏤空孔洞之間具有數個與該閥片相連接的延伸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流體輸送模塊的該閥體蓋體具有一入口閥門通道及一出口閥門通道,分別對應該閥體薄膜的該鏤空閥開關,在該閥體蓋體及該閥體薄膜之間且對應該第一表面的該開口具有一入口暫存腔連通,且該入口暫存腔連通該第一壓力腔室,并經由該第一壓力腔室連通該出口閥門通道,而該出口閥門通道與該第一表面的該出口暫存腔相對應連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的該閥體蓋體具有一入口閥門通道及一出口閥門通道,分別對應該閥體薄膜的該鏤空閥開關,在該閥體蓋體及該閥體薄膜之間且對應該閥體承載部的該第二表面的該開口具有一入口暫存腔連通,且該入口暫存腔連通該第二壓力腔室,并經由該第二壓力腔室連通該出口閥門通道,而該出口閥門通道與該第二表面的出口暫存腔、該出口流道相對應連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閥體承載部的該第一表面及該第二表面的該開口邊緣分別具有一微凸結構,分別與該第一及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的閥體薄膜的該鏤空閥開關的該閥片相抵觸施加一預力作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流體輸送模塊的該閥體蓋體的該出口閥門通道邊緣具有一微凸結構,與該閥體薄膜的該鏤空閥開關的該閥片相抵觸施加一預力作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的該閥體蓋體的該出口閥門通道邊緣具有一微凸結構,與該閥體薄膜的該鏤空閥開關的該閥片相抵觸施加一預力作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流體輸送模塊及該第二流體輸送模塊的該致動組件可為同步或非同步作動,以調整該流體輸送裝置的傳輸流量及揚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0195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