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協作多點傳輸系統的數據處理方法、系統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01485.1 | 申請日: | 2013-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621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2 |
| 發明(設計)人: | 金婧;王啟星;閆淵;胡臻平;劉光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W28/16;H04W7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張玉波,宋志強 |
| 地址: | 100032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協作 多點 傳輸 系統 數據處理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協作多點傳輸系統的數據處理方法、系統和裝置。
背景技術
協作多點傳輸(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CoMP)是指,地理位置上分離的多個傳輸點,協同參與為一個終端的數據傳輸或者聯合接收一個終端發送的數據,參與協作的多個傳輸點通常指不同小區的基站。采用CoMP技術可以降低小區間干擾,提升小區邊緣用戶的頻譜效率。
在應用了CoMP技術的系統中(簡稱CoMP系統),當在相同的資源單元(ResourceElement,RE)上,相互協作的小區都向同一個用戶i發送數據信號時,該RE可以稱為純數據RE。用戶i到小區j的下行信道矩陣可以用hij表示,則用戶i在純數據RE上接收的信號為:
其中:N表示協作的小區數;M表示配對的用戶數,即屬于協作小區且在同一時刻、且相同資源上接收數據的用戶數;hij表示用戶i到小區j的下行信道矩陣,第i個用戶到協作簇內所有小區的聯合信道表示為:Hi=[hi1…hiN];wij表示用戶i的預編碼在第j個小區中發送的部分,第i個用戶在協作簇內所有小區中的聯合預編碼矩陣表示為:小區j中對所有用戶數據的聯合預編碼矩陣表示為:[w1j…wMj];Si表示第i個用戶的數據;I簇外表示協作小區以外的干擾,n表示噪聲。
在3GPP Rel-10標準中,定義了傳輸模式9,該傳輸模式用于支持最大8流的單用戶波束賦型以及最大4流的多用戶波束賦型,并使用專用的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進行數據的接收解調。由于DMRS信號使用與數據信號相同的預編碼加權,那么可以利用DMRS信道估計得到的等效信道對用戶的接收數據進行解調。
因此,當在所述傳輸模式9中引入CoMP技術時,可以利用DMRS信道估計得到的等效信道解調用戶i的數據Si。
然而,某些情況下,存在著在同一個RE上相互協作的各個小區不是都發送數據信號的情況,即在一RE上,某些小區發送數據信號,而其他小區發送其他信號,諸如CRS信號或PDCCH信號,這將導致UE的數據接收出現問題,具體請參見圖1和圖2。
圖1是CoMP系統中的兩個協作小區的協作示意圖。
如圖1所示,小區1和小區2是CoMP傳輸中兩個相互協作的小區,其中,用戶1屬于小區1,用戶2屬于小區2,用戶1可以同時接收來自小區1和小區2的數據,用戶2也可以同時接收來自小區1和小區2的數據。
圖2是CoMP系統中下行系統的RE映射關系圖。
如圖2所示,其中假設小區1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占用前2個OFDM符號,小區2的PDCCH占用前3個OFDM符號。公共參考信號(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CRS)和DMRS信號占用的RE如圖2所示。由于CRS占用的RE存在小區間的頻率偏移,所以假設相鄰的兩個小區的CRS信號在頻域上分別占用不同的子載波。
圖2中,小區1和小區2對數據S的加權值分別為W1和W2,小區1和小區2各自給用戶發送加權后的數據,分別表示為W1S和W2S。小區1和小區2與用戶之間的信道分別表示為H1和H2,那么小區1和小區2發送的信號經過信道H1和H2到達用戶端時分別表示為H1W1S和H2W2S。
由圖2可見,在位置C的純數據RE上,到達用戶端的和據數為:
y=(H1W1+H2W2)S。
UE利用DMRS信道估計得到的信道矩陣z可以解調出數據S:S=y/z,其中,z=H1W1+H2W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014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