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產由軟磁合金制成的薄帶材的方法以及所得到的帶材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69508.6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147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2 |
| 發明(設計)人: | T·瓦克勒;雷米·巴特奈特 | 申請(專利權)人: | 艾普倫 |
| 主分類號: | C22C19/07 | 分類號: | C22C19/07;C22C30/00;C22F1/16;C21D6/00;C21D8/12;C22C38/10;C22C38/12;H01F1/147;C22F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胡春光 |
| 地址: | 盧森堡大公*** | 國省代碼: | 盧森堡;LU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產 合金 制成 薄帶材 方法 以及 得到 | ||
1.一種用于生產能夠被機械切割的軟磁合金的帶材的方法,所述軟磁合金的化學組成以重量計包括:
18%≤Co≤55%
0%≤V+W≤3%
0%≤Cr≤3%
0%≤Si≤3%
0%≤Nb≤0.5%
0%≤B≤0.05%
0%≤C≤0.1%
0%≤Zr+Ta≤0.5%
0%≤Ni≤5%
0%≤Mn≤2%
其余由鐵及煉制中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
根據所述方法,對通過熱軋由所述合金組成的半成品而得到的帶材進行冷軋以得到厚度小于0.6mm的冷軋帶材,
其特征在于,在冷軋后,通過在介于所述合金的有序/無序轉變溫度和所述合金的鐵素體/奧氏體相變點之間的溫度下,使所述帶材通過連續爐,并隨后快速冷卻至低于200℃的溫度來對所述帶材進行連續退火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溫度介于700℃和930℃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溫度介于720℃和900℃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帶材的通過速度進行調整,以使在所述退火溫度下所述帶材在所述連續爐中的停留時間小于10分鐘。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離開所述連續爐時的冷卻速率大于600℃/h。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帶材離開所述連續爐時的冷卻速率大于1000℃/h。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帶材在所述連續爐內的通過速度和所述退火溫度進行調整,以調節所述帶材的機械強度。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的化學組成為:
47%≤Co≤49.5%
0.5%≤V≤2.5%
0%≤Ta≤0.5%
0%≤Nb≤0.5%
0%≤Cr<0.1%
0%≤Si<0.1%
0%≤Ni<0.1%
0%≤Mn<0.1%。
9.一種冷軋的軟磁合金帶材,厚度小于0.6mm,由合金組成,所述合金的化學組成按重量計包括:
18%≤Co≤55%
0%≤V+W≤3%
0%≤Cr≤3%
0%≤Si≤3%
0%≤Nb≤0.5%
0%≤B≤0.05%
0%≤C≤0.1%
0%≤Zr+Ta≤0.5%
0%≤Ni≤5%
0%≤Mn≤2%
其余由鐵及煉制中不可避免的雜質組成,
其特征在于:
或者,結構是“部分結晶”型,即,在用氯化高鐵進行化學蝕刻后,在放大倍數為×40的顯微鏡下觀察的樣品至少10%的表面上不能夠識別出晶界;
或者,所述結構是“結晶”型,即,在用氯化高鐵進行化學蝕刻后,在放大倍數為×40的顯微鏡下觀察的樣品至少90%的表面區域上能夠識別出晶界的網絡;并且,在晶粒尺寸為0至60μm2的范圍內,存在晶粒尺寸寬度為10μm2的至少一個組,所述至少一個組包括是第一晶粒尺寸組的晶粒的至少兩倍的晶粒,所述第一晶粒尺寸組對應于對具有相同組成的未經受連續退火,而是經受在一定溫度下的靜態退火的對照冷軋帶材的觀察結果,使得用靜態退火所得到的矯頑場與用連續退火所得到的矯頑場之間的差值小于通過連續處理所得到的矯頑場的值的一半;并且,在晶粒尺寸為0至60μm2的范圍內,存在寬度為10μm2的至少一個晶粒尺寸組,其中,對已經歷連續退火的樣品所觀察到的所述晶粒的數目與晶粒總數的比例,比對應于從已經歷靜態退火的所述對照冷軋帶材上所取的樣品的所述晶粒的數目與晶粒總數的比例大至少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艾普倫,未經艾普倫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6950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