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能機械控制的氣門傳動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80069459.6 | 申請日: | 2012-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058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M.諾瓦克;K.格里姆;M.布呂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爾本施密特皮爾伯格創(chuàng)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13/00 | 分類號: | F01L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郝俊梅 |
| 地址: | 德國內***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械 控制 氣門 傳動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機械控制的氣門傳動機構,包括多個排布成行的換氣門,它們屬于相應的氣缸,其中,為一個換氣門配設一個傳輸裝置,其中,傳輸裝置有至少一個中間桿裝置和至少一個搖桿裝置,其中,中間桿裝置的中間桿具有工作曲面(Arbeitskurve),用于與搖桿裝置的搖桿作用連接,其中,中間桿與凸輪軸的周緣輪廓作用連接,以及其中,中間桿裝置具有接合元件(Angriffsorgan),它與氣門升程調整裝置作用連接。
背景技術
這種氣門傳動機構是詳盡已知的。例如DE102006033559A1和DE102007022266A1介紹了一些氣門傳動機構,它們有針對換氣門的可調整的升程高度。為此,在這兩種氣門傳動機構中均設有中間桿裝置,它一側與凸輪軸作用連接,使換氣門周期性運動,以及另一側有接合元件,通過它可以調整所要達到的最大或最小提升高度。然而所有這些氣門傳動機構都有缺點,亦即在制造并接著裝配后,基于制造公差,所以不能調整為或在工作狀態(tài)不能重新建立精確期望的氣門升程。尤其在要求多缸內燃機的所有氣門和氣缸有一致的氣門升程的情況下,在小氣門升程時這會導致發(fā)動機不能令人滿意的運行特性。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可以避免上述缺點的能機械控制的氣門傳動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取的措施是,令氣門升程調整裝置具有控制軸,控制軸作用在可旋轉地支承在軸承內的調整桿的第一端上,其中,第二端與中間桿裝置的接合元件作用連接。借助所述的調整桿,即使在預裝配或完成裝配的狀態(tài)下,也能非常簡單地調整相關換氣門的氣門升程高度。
在這里一種實施形式是特別有利的,其中調整桿可移動地設置。中間桿裝置的接合元件可有利地由中間桿上的一個表面部段構成,其中,調整桿有利地具有可旋轉地支承的第一滾輪,該第一滾輪可以與中間桿所述的表面部段作用連接。采用這種結構,可以達到與傳統(tǒng)的要求相比小得多的單位面積壓力。
中間桿還能有利地具有可旋轉地支承的第二滾輪,該第二滾輪與控制軸作用連接,為的是更進一步減小磨損現象。
有利地,中間桿在與工作輪廓相對置側具有與凸輪軸作用連接的第一滾輪,以及具有在滑槽內導引移動的第二滾輪,其中,接合元件設在第一滾輪與工作輪廓之間。
此外,按一種特別有利的實施形式,中間桿裝置可以具有兩個中間桿,它們通過在與工作曲面相對置端的連接軸互相連接,其中第一滾輪規(guī)定用于凸輪軸向中間桿傳力,而在中間桿之間的第二滾輪規(guī)定用于在滑槽內導引移動,在這里接合元件由連接軸構成。
附圖說明
下面借助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其中:
圖1表示本發(fā)明按“單閥(Univalve)”基本原理工作的氣門傳動機構透視圖;以及
圖2表示換氣門的氣門傳動機構按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形式示意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爾本施密特皮爾伯格創(chuàng)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科爾本施密特皮爾伯格創(chuàng)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6945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