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干式分離方法及干式分離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69442.0 | 申請日: | 2012-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14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2 |
| 發明(設計)人: | 久保泰雄;押谷潤 | 申請(專利權)人: | 永田工程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07B4/08 | 分類號: | B07B4/08;B03B5/46;B07B9/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呂林紅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離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干式分離方法,將分離對象物投入使粉體流態化了的固氣流動層,將分散了的氣體導入到上述固氣流動層中,利用上述固氣流動層的表觀密度,對分離對象物進行分離;
該干式分離方法的特征在于:與上述分離對象物的比重差對應地使分離對象物的回收速度變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上述固氣流動層的分離比重為Dp的情況下,以比具有Dp±0.2的范圍內的比重的上述分離對象物快的速度,對具有Dp±0.2的范圍外的比重的上述分離對象物進行回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上述流動層的分離比重為Dp的情況下,以比具有Dp±0.1的范圍內的比重的上述分離對象物快的速度,對具有Dp±0.1的范圍外的比重的上述分離對象物進行回收。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由多孔性材料構成的氣體分散板進行上述氣體的導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孔性材料是穿孔板。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從上述固氣流動層的下部的送風,進行上述粉體的流態化。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氣性是5.0(cm3/s)/cm2以下的條件下,進行送風。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空塔速度設為u0、將粉體的最小流態化空塔速度設為umf的情況下,在u0/umf為1~4的范圍內進行上述送風。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固氣流動層的表觀密度設定在要分離的分離對象物中的各成分的最大密度與最小密度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粉體是從由單分散微球、玻璃細珠、鋯砂、聚苯乙烯顆粒、鋼丸、硅砂、剛玉砂及具有與它們相同程度的密度的粉體組成的群中選擇的至少1種。
11.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離對象物是汽車粉碎殘渣、家電粉碎殘渣及這些以外的工業廢棄物、一般廢棄物、礦石類、煤或稀土類元素。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礦石類是鐵礦石、鎳礦石、銅礦石、石灰石或含稀有金屬礦石。
13.根據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粉體的平均粒徑是30~500μm。
14.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構成上述固氣流動層的成分投入,接著將上述分離對象物投入,其后將構成上述固氣流動層的成分投入,由此,將上述分離對象物投入到構成上述固氣流動層的成分之間。
15.根據權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粉體是至少2種以上的混合介質。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粉體的粒度分別不同。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干式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粉體由具有磁性的粉體和非磁性的粉體組成。
18.一種干式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由粉體形成的固氣流動層、將分離對象物投入的分離對象物投入單元、對上述分離對象物由上述固氣流動層分離而浮起了的浮起物進行回收的第一回收單元,和對上述分離對象物由固氣流動層分離而沉降了的沉降物進行回收的第二回收單元;上述第一及/或第二回收單元,具有與上述分離對象物的比重差對應地使分離對象物的回收速度變化的機構。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干式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及/或第二回收單元,在設上述固氣流動層的分離比重為Dp的情況下,以比具有Dp±0.2的范圍內的比重的上述分離對象物快的速度,對具有Dp±0.2的范圍外的比重的上述分離對象物進行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永田工程株式會社,未經永田工程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6944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