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開閉裝置和開閉裝置操作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66730.0 | 申請日: | 2012-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40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0 | 
| 發明(設計)人: | 網田芳明;渡邊達也;小林義賢;清水正治;丸島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東芝 | 
| 主分類號: | H01H33/40 | 分類號: | H01H33/40;H01H3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張會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開閉 裝置 操作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施方式涉及一種開閉裝置和開閉裝置操作機構。
背景技術
通常,在開閉裝置的操作機構的閉合裝置中,具有構成為這樣的結構:在馬達的旋轉帶動下使進給棘爪滾動,而使棘輪轉動,利用該棘輪使閉合軸轉動而借助閉合桿使閉合彈簧蓄能,通過已蓄能的閉合彈簧的釋能進行開閉裝置的閉合動作。
作為這樣的開閉裝置的操作機構的第1以往例,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技術。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公開了如下內容:利用第1爪、第2爪和第3爪制止開閉裝置的閉合動作剛結束之后的閉合軸的反轉,并且還利用凸輪離合器制止、負擔上述反轉,以分散、緩和在各爪和齒輪的齒的頂端部產生的沖撞力等。
另外,作為開閉裝置的操作機構的第2以往例,已知有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在專利文獻2的技術中公開了如下事項:由于其為使用非線性彈性體作為止動部以與第1止回棘爪和第2止回棘爪相配合的構造,因此與第1板卡合的止動桿以閉合軸為中心擺動、用于驅動以旋轉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止動桿的蓄能凸輪的動力傳遞部必須為即使在減速器與蓄能凸輪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也傳遞馬達的驅動力的構造等。
另外,作為開閉裝置的操作機構的第3以往例,已知有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技術。在專利文獻3的技術中公開了如下內容:動力傳遞機構由鏈和鏈輪構成。使用鏈的動力傳遞機構即使在配置在鏈的兩端的鏈輪之間的軸間距離發生些許伸縮也傳遞動力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8877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6057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9436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上述的第1以往例中,存在利用第1爪使在閉合動作時棘輪的反轉停止的情況。在該情況下,由于利用第1爪、凸輪輥、蓄能凸輪、止動件以及凸輪離合器等承受停止時的沖擊力,因此,成為引起承受這樣的沖擊力的部件破損以及壽命降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第2以往例中,采用這樣的構造:利用第1止回棘爪或第2止回棘爪使在閉合動作時的棘輪的反轉停止,利用止動部的非線性彈性體的彈性變形吸收此時產生的沖擊力,因此非線性彈性體的最大負荷與位移一同增大。需要與該最大負荷相對應地強化用于支承止動部的構件的強度,因此操作機構趨向大型化。此外,為了降低最大負荷并吸收沖擊力,需要增大非線性彈性體的位移量(變形量)。然而,若位移量增大,則止動桿的擺動角度變大,鏈輪的位移量也增大,因此鏈的下垂量增大。因此,鏈自鏈輪脫落的可能性變大,并且鏈較大幅度地振動并與其他部件接觸而發生破損的可能性變大。
另外,在第3以往例中,在配置在動力傳遞機構的鏈的兩端的鏈輪之間的軸間距離些許伸縮了的情況下,也是同樣,即鏈自鏈輪脫落的可能性變大,并且鏈較大幅度地振動并與其他部件接觸而發生破損的可能性變大。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緩和在閉合動作時的棘輪反轉時產生的沖擊力而防止支承構件的強度降低并抑制鏈脫落的開閉裝置以及開閉裝置操作機構。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東芝,未經株式會社東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667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圓盤式制曲設備
 - 下一篇:一種控制GABA配料穩定參與手工黃酒發酵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