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式供料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280065090.1 | 申請日: | 2012-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257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田幸則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機械制造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5K13/02 | 分類號: | H05K13/02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穆德駿;謝麗娜 |
| 地址: | 日本愛知***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帶式供 料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式供料器,改良了將以規定間距排列有多個元件的元件供給帶向元件吸附位置引導的引導機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帶式供料器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09109號公報)所記載的那樣,一邊使帶齒卷盤的齒與沿元件供給帶的側緣以一定間距形成的帶齒卷盤孔嚙合,一邊通過該帶齒卷盤的旋轉而朝著元件吸附位置間距進給該元件供給帶,在元件吸附位置處通過元件安裝機的吸嘴來吸附元件供給帶的元件。
在該帶式供料器中,將元件供給帶向元件吸附位置引導的引導機構如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71207號公報)所記載的那樣,形成沿著設置于帶式供料器上的元件供給帶的兩側緣延伸的兩個引導片,使元件供給帶在兩個引導片之間通過。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091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71207號公報
在上述以往的引導機構中,由于沿著設置于帶式供料器上的元件供給帶的兩側緣存在兩個引導片,所以帶式供料器的所需最小寬度尺寸為“兩個引導片的厚度尺寸”+“引導片與元件供給帶之間的間隙”+“元件供給帶的寬度尺寸”,不可能再進一步減小帶式供料器的寬度尺寸。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研發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帶式供料器的寬度尺寸的帶式供料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帶式供料器形成如下結構,一種帶式供料器,將以規定間距排列有多個元件的元件供給帶向元件吸附位置進給,上述帶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備將上述元件供給帶向上述元件吸附位置引導的多個引導部件,上述多個引導部件分別僅對上述元件供給帶的寬度方向的單側進行保持,并且在上述元件供給帶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側和另一側呈交錯狀交替配置。在該結構中,將僅對元件供給帶的寬度方向的單側進行保持的引導部件在元件供給帶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側和另一側呈交錯狀交替配置,所以與沿著元件供給帶的兩側緣存在兩個引導片的以往結構相比,能夠減小帶式供料器的寬度尺寸。
具體而言,優選構成為,將多個引導部件分別各稍微靠向元件供給帶的寬度方向內側地進行配置,由此,元件供給帶被保持為略微地在寬度方向上曲折延伸或斜向傾斜的狀態。這樣一來,能夠使將元件供給帶向元件吸附位置引導的引導機構的寬度尺寸減小至與元件供給帶的寬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帶式供料器整體的立體圖。
圖2(a)是帶通路的末端側部分的俯視圖,圖2(b)是沿圖2(a)的A-A線表示的剖視圖,圖2(c)是沿圖2(a)的B-B線表示的剖視圖,圖2(d)是沿圖2(a)的C-C線表示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利用附圖,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
首先,基于圖1說明帶式供料器的結構。
卷繞有元件供給帶12的帶盤13以能夠拆裝的方式設置于帶式供料器11的前端側(圖1中的右側)。在帶式供料器11的上表面部,安裝有形成帶通路的帶通路部件15,該帶通路用于將從帶盤13拉出的元件供給帶12向元件吸附位置引導。
在帶式供料器11的里側(圖1中的左側)安裝將設置于帶通路部件15上的元件供給帶12向元件吸附位置間距進給的帶齒卷盤16和對該帶齒卷盤16進行旋轉驅動的馬達(未圖示),帶齒卷盤16的旋轉中心的正上方的位置為元件吸附位置。
在元件供給帶12的單側的側緣部以一定間距形成帶齒卷盤孔17(參照圖2),在該帶齒卷盤孔17中依次嵌入帶齒卷盤16的齒的同時旋轉帶齒卷盤16,從而元件供給帶12被間距進給。
在帶式供料器11的里側端面(圖1中的左端面)上設置有與元件安裝機側的連接器(未圖示)連接的通信連接器18和決定對元件安裝機的安裝位置的定位銷19、20。另外,在帶式供料器11上設有用于將被從帶盤13拉出的元件供給帶12上剝離的蓋帶21(頂帶)送出的蓋帶送出輥22~24。
如圖2所示,在帶通路部件15的上表面側,將僅對元件供給帶12的寬度方向的單側進行保持的多個(例如三個或三個以上)橫コ字型的引導部件36~38在元件供給帶12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側和另一側呈交錯狀交替配置,以使元件供給帶12略微地在寬度方向上曲折延伸(或斜向傾斜)的同時對元件供給帶12進行保持的方式,將各引導部件36~38分別各稍微靠向元件供給帶12的寬度方向內側地進行配置,從而能夠以較小的寬度來保持元件供給帶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機械制造株式會社,未經富士機械制造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8006509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雙梁電動三輪車車架
- 下一篇:汽車轉向系統用聯接防護套





